2012-12-18 00:59:16
臨近2012歲末,諸多乳企終于難抵奶源、包材、物流、人工等成本扎堆上漲之痛,近期紛紛提價應對。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新希望、香滿樓、風行、迎春樂、達能等乳企已分別對旗下不同規格產品實施漲價,其中新希望對旗下30款乳制品提價,部分產品漲幅甚至超過25%。
近日(12月18日),光明乳業也再次順應行業調整趨勢,將調整不同種類的乳品價格,此次調價將主要根據當地奶源價格的提升幅度,相應采取分地區、分產品陸續提價。
光明乳業(600597,SH)18日發布公告稱,鑒于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成本上升原因,本公司自2012年12月18日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
農業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主要生產原料奶的十個省區收購均價在3.28元/kg左右,同比上浮約為2.5%;華北奶源與年初相比漲幅為6%,華中地區奶源與年初相比漲幅為8%;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奶源與年初相比漲幅超過8%。上海市發改委網站曾發布 《關于調整本市原料奶收購基本價格和優質優價指標的通知》,自今年9月調整基礎奶價(脂肪3.25,蛋白2.95)價格,從2010年的3.59元/kg調整到現在的4.04元/kg,漲幅超過12%。而華南則因地域原因,原奶價格遠高于全國平均奶價,超過幅度約為45%,每公斤收購價在5元以上。
中國奶源價格之高已為全球矚目。前不久國際牧場聯盟公布的全球奶價表明,我國國產奶源不僅高于今年9月的原料奶,全球平均價2.49人民幣/千克,也高于歐洲和美國的收購價。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原料奶漲價一方面因為當前是奶牛低產期,原料奶不足,供應大幅下滑進一步推高原料奶價格;另一方面,由于飼料價格上漲,原料奶生產成本增加。據了解,從今年年初至10月,作為奶牛主要飼料的玉米同比漲幅在10%左右,而另一主要飼料豆粕的漲幅更是在28%。由于美國地區的干旱導致該地玉米,大豆的減產直接推高了糧價。而國內飼料成本約占到生奶成本的50%~60%,最終形成飼料價格瘋漲帶動養殖成本上升繼而影響終端乳制品的連鎖反應。
“光明牛奶上漲,主要是今年的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從而推高原料奶的價格。”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此外,現今進入奶牛產奶量的淡季,尤其是冬季的奶牛產奶量只有平時的一半不到,加上飼料價格上漲等各種因素,都造成了原奶供應偏低。
宋亮說,目前國內原奶價格上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樣一來,乳制品全面漲價不可避免”。他分析,“目前很多企業采用的是進口原料奶粉,居高不下的飼料價格使歐美等國對奶牛養殖業進行調整,進而導致了中國奶牛養殖量的下降。”“這意味著,像嬰幼兒奶粉這類采用進口原料的乳制品漲價也是遲早的事。”宋亮認為
“乳業競爭這么激烈,產品漲價往往是企業不得已而為之。”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今年包材成本上漲約3%~5%。據中國行業研究網,自2007年起,全國物流人工費用每年上浮約12%~20%,今年亦然。綜合以上幾點,乳業近幾個月,特別是上海等幾個大中城市,由于非產糧區,奶價,糧價,物流,包材等均有明顯上浮,累加造成產品成本大幅上漲。面對以奶源為主的綜合成本上漲,乳企通常會優先選擇優化供應鏈,內部消化部分上漲成本,但仍有部分需要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價格調整,以保障企業得以穩健運營,健康發展。
“消費心理永遠是希望以最低廉的價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但實際上這近乎是個悖論,難以兩全其美。”消費者更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上海奶業專家曹明是分析認為,對于乳品而言,安全是消費第一需求,優質是第二需求。除了品牌價值和科技含量兩個因素之外,國產乳制品的價格差異內在主要原因就在于奶源品質。就我國現狀而言,優質牧場、養殖小區、散戶之間的原料奶品質肯定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奶源成本不同,終端定價就會有相應體現。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m.pdpkct.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