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00:47:30
熱錢開始從其股票和債券市場撤離,最致命的是,外匯儲備的持續下滑削弱了它們抵御資本逃逸的能力。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可瞻
巴西:為何要“踢”走世界杯
每經記者 羅慧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能夠承辦世界杯和奧運會,本應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然而眼下對巴西來說,這兩項全球矚目的體育盛事,卻變成了巴西民眾游行示威的導火索,真正點燃民眾怒火的,是巴西深層次的政治、經濟問題。
今年以來巴西股市已累計下跌22%,同時,國際資金的流出,也使得巴西貨幣雷亞爾在今年貶值了近10%。
經濟增長缺乏動力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巴西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0%,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當時巴西的人均收入水平甚至高于韓國及新加坡。在這一時期,巴西的工業化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是巴西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鮮明的二元經濟結構以及不成熟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的落敗,加上美聯儲不斷加息,國際資金流出讓巴西經濟遭到嚴重沖擊,陷入了“失去的十年”。
如今,歷史似乎準備重演,巴西經濟在2010年實現了7.5%的高速增長之后,2011年迅速滑落至2.7%,2012年更是降至0.9%,而今年一季度,巴西經濟的環比增速僅為0.6%,低于預期的0.9%。
與過去不同,這一次巴西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靠消費需求來拉動。巴西政府通過撥款資助貧困家庭、提高職工的實際收入,以增強中低收入家庭的社會購買力。此外,政府還不斷降低銀行利率,減免企業稅收,以此鼓勵和促進商業消費。與此同時,由于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巴西也從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中獲益頗多。然而,這一經濟政策卻導致巴西的家庭部門負債高企,令過去的靠消費拉動經濟的模式難以持續。
此外,在2011年,巴西政府還推出了規模高達13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以提振經濟,由于巴西經濟結構的問題,這些資金主要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中,對巴西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恢復,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巴西政府的財務負擔,令巴西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國際資金大幅撤離
隨著貿易伙伴經濟增長的持續放緩,巴西以出口為導向的自由市場經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2012年,巴西外貿順差為194.38億美元,同比下降34.8%,為過去10年最低值。2013年2月,巴西的貿易第一次出現了逆差,這也是12年來首次出現,截至5月底,巴西今年的貿易赤字總額為53.92億美元。
據巴西外貿秘書處統計,2013年一季度,巴西貨物進出口額為1068.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其中,出口508.4億美元,同比下降7.7%;進口559.9億美元,增長6.3%;貿易逆差51.6億美元,而在去年同一時期,巴西貿易順差是24.2億美元。
全球經濟的低迷使得巴西大宗商品的出口下降,2013年一季度,巴西對主要出口國中國、美國和阿根廷的出口總額,分別下降了2.2%、24.5%、10.4%和7.8%,而從主要進口國,美國、中國及阿根廷的進口額卻分別增長了15.4%、7.8%、16.0%和0.5%。
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導致國際資金大幅撤離,無疑也給巴西經濟帶來又一次沉重打擊。巴西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巴西金融交易流出33.4億美元,占巴西外匯儲備的近十分之一。盡管巴西政府希望通過取消金融交易稅等措施來遏制資金流出的態勢,但截至今年6月底,巴西的股票基金仍然呈現了連續16周的大幅度凈贖回。
同其他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一樣,在經歷了一輪經濟刺激計劃之后,各種后遺癥也開始出現,最為明顯的是巴西的通脹率連續7個月高達6.59%,超出了巴西央行6.5%的容忍上限,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更是超過了10%,與此同時,巴西的失業率也超過了6%。
為了應對通脹壓力,在全球央行的一片降息聲中,今年4月和5月,巴西央行連續兩次加息75個基點,6月18日,巴西央行行長托比尼還表示,為了應對通脹,加息將不設上限,顯示出巴西央行抗通脹的堅定決心。然而,僅僅是在貨幣政策上動作頻頻,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卻行動遲緩,是無法解決根源問題的。
低迷的經濟、高企的通脹率和失業率,引發了巴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事件,一百多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示威,憤怒的民眾高舉“反對世界杯”,“反對奧運會”的標語,一度引發騷亂。
這個視足球為生命的國度,第一次對全球矚目的足球賽事發出了憤怒的吶喊,反映出巴西民眾對于國家經濟滑向滯脹邊緣的深切體會。
這樣的情況,讓巴西政府開始擔心明年世界杯的安全問題,不過眼下他們或許應該更多考慮經濟問題,因為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將加速外資的流出,而這無疑也將令巴西的經濟陷入又一個惡性循環的境地。
南非:財政貿易雙赤字困境加劇
每經記者 羅慧
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國,因其多姿多彩的景觀、民族及文化,素有“彩虹之國”的美譽,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開放的經濟環境,也使得南非一度成為外資青睞的對象,然而由于經濟嚴重依賴外資和出口,在金融危機中,南非的經濟遭受了嚴重打擊,隨著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加大,外資的撤離或許將成為壓垮南非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
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及外資
作為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非洲國家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南非都被稱為“非洲經濟巨人”,礦業、制造業和農業是南非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
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南非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3%,2005年至2007年更是超過了5%,截至2012年,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比1994年翻了近7.4倍。此外,2003年~2008年,南非的貿易總額平均同比增速也超過21%。經濟的高速增長,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加上開放的經濟環境,都使得外資不斷涌入南非,成為拉動南非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不過,流入南非的外資,用于直接投資(FDI)的很少,80%以上都進入了證券市場。此外,多年來南非一直是財政和貿易雙赤字,這樣的外資結構無疑增加了外部風險管理的難度和對外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南非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09年還出現了17年來的首次經濟衰退。面對經濟下滑的勢頭,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令南非經濟在2010年和2011年呈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在2012年,南非經濟再次出現放緩跡象,GDP增速回落至2.5%,在今年一季度,南非經濟增長速度更是急速下降至0.9%。
據南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南非進出口貿易額為1888.2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貿易逆差擴大至142.9億美元,增長幅度達332.3%。其中,礦產品占南非對中國出口總額的76.4%。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2012年南非礦產品的出口額為77.3億美元,同比下降14.8%,而礦產品的出口額占南非出口總額的26.2%。今年的形勢更不容樂觀,前四個月南非的貿易逆差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2012年前七個月的總額,而在今年5月,南非的外匯儲備也降至481.46億美元,為兩年來的最低水平。
出口對于南非的國際收支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出口的疲弱,無疑令南非的經常賬戶赤字不斷擴大,2012年,南非的全年經常賬戶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3%,遠高于2011年的3.4%。
外資流出增加本幣貶值壓力
外匯儲備的下降,經常賬戶赤字的擴大,加之外資的撤離,令南非的貨幣蘭特兌美元出現大幅貶值。
更為糟糕的是,蘭特的持續貶值不僅沒有提振出口,還加大了南非國內的通脹壓力,據南非央行統計,今年以來,蘭特對美元已累計貶值了18%,為新興市場貨幣中表現最差的,而南非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卻逐月攀升,一度突破了6%的警戒線,盡管近兩個月,這一數值有所回落,但預計今年全年,南非的CPI仍將高達5.7%。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南非的通脹壓力卻在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南非的失業率卻超過了25%,其中,中青年失業率高達50%。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2年10月發布的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高失業率和公共部門成本過高等問題對南非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如果高失業率問題不得到有效解決,未來有可能成為南非政治和社會不穩定的導火索。
由于在南非擁有資產的外國公司投資大多集中于采礦、制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銷售等部門,社會的動蕩大大削弱了這些外國投資者對南非的興趣,加之經濟低迷,外資開始紛紛撤離南非,而隨著國際資本的撤離,南非的資本市場也進一步受到沖擊,從6月1日到6月14日的兩周內,南非富時綜指下跌了14%,國外投資者成為了南非股票和債券的凈賣家。
高通脹低增長的經濟局面,也令南非的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的境地,要刺激經濟增長就需要貨幣寬松,而這將進一步加大通脹的上行壓力;如果不刺激經濟,高企的失業率,又會影響南非的社會穩定,如何在刺激經濟與社會穩定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成為南非經濟發展亟須面臨的嚴峻挑戰,而如何擺脫對外資的過分依賴,增強自身抵御外資沖擊的能力,經濟結構調整成為南非需要面對的長期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