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9-02 08:57:54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接受《求是》雜志采訪時表示,目前各項金融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化,存款保險制度、風險處置和銀行退出機制等也在醞釀中。這些改革將深刻影響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模式和風險特征。這就要求金融監管部門一方面積極推動和支持金融業改革,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改革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加強風險監測和應對,促進改革順利實施。
他說,要更前瞻地防范金融體系風險。當前,宏觀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業不良貸款反彈壓力上升。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落后產能等行業和企業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暴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和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風險輻射面廣,風險防控任務仍然艱巨。
與此同時,隨著金融業務不斷演變,金融創新日趨多樣,表外業務等高速增長,跨市場、交叉性金融產品涌現,金融風險的范圍、性質和分布不斷發展變化,復雜性和關聯性提高。這些都要求監管部門密切跟蹤監測風險,科學合理把握監管邊界,更新監管理念和工具,積極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尚福林說,要加強分類監管,探索設立民營金融機構,形成多層次、差異化、廣覆蓋的銀行機構體系。銀監會始終督促銀行業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發展。下一步,需要重點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定位、科學布局,通過加強分類監管,健全牌照管理制度,形成結構合理、層次豐富、覆蓋廣泛的銀行機構體系。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并通過相關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風險。繼續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功能優勢。
尚福林稱,應促進銀行業健全內控到位、運行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銀監會將督促銀行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加快戰略和業務轉型,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做實貸款五級分類,真實客觀反映信貸資產質量,充足計提撥備,及時識別并化解風險。同時,引導銀行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理,繼續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規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化解風險隱患。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土地儲備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和經營性物業貸款風險管理。進一步規范理財業務,嚴格風險管控,防止理財資金“脫實向虛”。
尚福林指出,要強化監管有效性建設,完善穩健審慎、協作良好的監管體系。銀監會將圍繞簡化金融結構、防范風險傳染、控制杠桿倍數等,強化監管措施。完善微觀審慎與宏觀審慎有機結合的監管政策框架,提升單體機構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應對能力,改進監管工具方法,加強行為糾偏和違規處罰,提高監管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權威性。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統一把握監管尺度,努力解決跨行業監管交叉、空白和重復問題,防止監管套利,降低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規范金融服務收費行為,加大信息透明度建設,增強市場約束。
他表示,應以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重點,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逐步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功能互補、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金融市場體系。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要在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要引導銀行業將理財業務規范為(博客,微博)債權類直接融資業務,充分利用技術、網點和人員優勢,探索理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新模式。支持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信貸存量。推進和探索發行小微企業、“三農”金融債,積極促進債券市場發展。
原文:http://bank.hexun.com/2013-09-02/157627635.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