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00:54: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國企改革成為自貿區后的又一改革熱點。繼上海在全國首個提出地方國企改革方案后,廣東、黑龍江等地區相繼發布改革思路。2014年,貴州打響了國企改革的槍聲,也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公布改革細則的省份。
3月17日,貴州省國資委舉行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暨推介會,貴州明確將茅臺集團、盤江集團等28家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分為功能性企業、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參股企業4類,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改組為控股公司、轉讓破產重組等方式,推動產權改革3年內完成。首批集中推出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128個項目,預計投資總額2763億元。
“國有資本是控股還是參股不作具體規定。”貴州省國資委主任韓先平在推介會發言中稱,貴州將以最大開放度、靈活度和推動力促進產權改革。記者發現,貴州省國資委還把產權制度改革完成情況作為企業負責人2014年至2016年第四任期考核的一票否決指標。
“在很多省市還在觀望態度中時,貴州的很多改革做法堪稱大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省份,貴州強勢推動國企改革,是要通過開放來吸引外來資金,爭取改革紅利。
28家國企明確分類/
自去年上海率先拋出 《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即“國企改革20條”)后,重慶、廣東、黑龍江、天津、山東、江西、河南、海南等地都紛紛出臺了文件,并定調本省國企改革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僅上海和廣東公布了較為詳盡的改革細則。
今年1月21日,貴州啟動了國企改革方案研究,1月28日,貴州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2月17日至18日,貴州省多位領導分別帶隊到28戶監管企業督導,督促企業3月底前制定上報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量、時間表和責任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貴州省國資委獲取的《計劃》全文顯示,貴州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把產權制度改革3年行動計劃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推進國資監管企業全面改革,通過改革釋放更多紅利,充分激發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
據貴州省國資委介紹,目前,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共28戶,其中省國資委獨資企業17戶、控股企業2戶、參股企業9戶。獨資企業中二級子公司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比例48%,三級及以下子公司中投資主體多元化比例56%。
據悉,截至2013年底,納入統計的24戶監管企業資產總額3816.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明確地將28戶企業分為功能性企業、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參股企業4類,并逐一明確改革方向。在15戶競爭性企業中,又分為資源型企業和一般競爭類企業,茅臺集團、盤江集團等被分為資源型企業。
“將國企明確分類,在國企改革上推進了一大步。”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多省份只是提出分類推進改革,但具體如何分,哪個企業分為哪個類型并沒有明確。從這個角度講,貴州此次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
按照《計劃》要求,貴州將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形成3戶功能性投資運營企業,做強2戶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條件的打造成為投資控股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
股權比例不設限/
在上述推介會上,貴州省副省長王江平致辭時表示,此輪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對各類資本開放,對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不設限制。韓先平在發言中也稱,貴州省國資委將按照不設股比、產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本思路,分批推出合資合作項目。
3月17日的推介會上,貴州推出了第一批128個項目,其中股權轉讓、增資擴股項目42個,建設項目86個,覆蓋了能源、化工、房地產、交通運輸、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等行業,預計投資總額27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省國資委還要求每戶監管企業原則上都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從集團公司和子公司層面全面推進股權多元化,推動企業國有產權跨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國有產權“進、退、流、轉”。
對于此項要求,韓先平評價稱,作出這個決定就是要以最大的開放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決定權交給市場,推動國有資本與各類社會資本深度融合,提高國有產權運營質量和效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此外,貴州對產權制度改革的方式也不設限制。投資者可以通過整體收購、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與國有企業聯合重組成立公司或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產權交易。
國企入股不受股權比例限制,這也引起了很多人對公共性國企可能私有化等問題擔心。對此,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省一級的國有企業全面開放不會出現大問題,真正做到不設“門檻”,沒有“天花板”,完全由市場來決定更能激發改革活力。
改革不力一票否決/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國企改革往往需要財政資金支持,而且還將面臨難以避免的阻力。
對于地處西部,經濟實力并不突出的貴州來說,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國企改革能否順利推進仍待觀察。李錦分析稱,東部發達省份改革走在前列是有示范性質,而對于發展困難大的省份來說,要加快發展步伐,改革是明智的選擇。
對于國企改革的保障措施,《計劃》顯示,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后的三分之一將用于國有企業改革改制,貴州省財政廳2014年從一般預算中安排5億元資金用于國企改制工作。
此外,貴州將探索建立監管企業改革改制平臺,將相關改革改制資金注入平臺,使用金融工具,通過基金、信托、保險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放大所籌集資金的支撐作用。
據貴州省國資委介紹,為了推動國企改革,貴州省國資委正會同企業制定改革方案,明確各企業的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和工作量,對改革任務逐一量化、細化。省國資委對落實情況實行逐月跟蹤、督導,建立了工作責任機制、協調服務機制、激勵考核機制、信息發布機制、輿論宣傳機制等改革推進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要求,按規定公開改革方案及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職工安置等重大事項,接受各方監督。并把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成情況作為2014年至2016年企業領導人員任期考核的一票否決指標,并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與企業負責人薪酬掛鉤。
對此,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改革指標納入國企考核在國內還是第一次出現,是一個創新,這能夠推動企業負責人主動以改革為管理目標,緩解部分改革的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