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俄簽天然氣大單 將平衡全國供氣格局

2014-05-22 00:40:11

昨日,中俄天然氣合作協議簽訂,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耗時十年之久的中俄天然氣談判終于劃上圓滿句號。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昨日(5月21日)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 《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

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但截至記者發稿,就外界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談判結果仍未公布,俄氣公司總裁米勒稱,“這是商業機密”。而據環球網轉述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獲得的輸氣價格與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達成的輸氣價格基本一致。

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認為,按照當前雙方協議的管道氣價格在1.9元~2.4元/立方米附近,跟全國民用氣價格領域相比存在價格倒掛,雖然此次價格尚未公布,但預計不會在此范圍上浮動太大。

據新華社報道,每年380億方進口天然氣資源將進一步滿足我國對于清潔能源的渴求。此次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我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并將通過管道聯網,平衡全國供氣格局。

十年博弈終成正果

十年博弈,終成正果。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總裁阿列克謝·米勒向媒體表示,上述合同價值4000億美元。中石油昨日官方網站亦發布消息確認了中俄天然氣協議的簽署。

據中石油稱,合同約定,主供氣源地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國石油負責中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

中石油同時指出,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我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201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僅為5.7%,假設如此規模的天然氣在2013年實現供應,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將達到8%,有助于優化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為改善當前大氣環境將有重要貢獻。”王曉坤認為,從宏觀層面將會極大優化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他表示,中俄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兩期管道合作,共涉及680億立方米,另一個是在LNG領域,當前與中石油有30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合同,合42億立方米/年。從短期來看,對東北市場影響較大,并利好管道設備企業及燃氣公司。

“因為當前尚未有長輸管網通至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氣源多來自中石油大連接收站以及西北、東北LNG工廠。而LNG市場價格相對來說較高,此次管線貫通有利于東北地區油改氣、煤改氣等進程,當地城市燃氣公司將會因此異軍突起。”王曉坤說。

此外,有市場人士擔心,中俄天然氣談判協議簽訂后,國內方興未艾的頁巖氣市場會受到沖擊。上述市場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頁巖氣價格短期可能會高于進口天然氣價,但隨著未來頁巖氣開發成本的逐漸降低,從進口天然氣的管道鋪設范圍來看,依然給頁巖氣留下了可以銷售的空間。并且未來國內頁巖氣的商用開發,對降低天然氣進口依賴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談判分歧主要是價格

一個是潛力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市場,一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之一,看似本該最有動力合作的雙方,為何談判如此艱難?

早在上個月,《中國經濟導報》引用中石油海外開發公司相關人士的話稱,“俄方的報價是1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我方的報價是每單位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這是目前中俄天然氣談判唯一的分歧。”報道還稱,普氏能源做過測算,目前上海市普通居民的天然氣零售價格已上調至近15美元/百萬英熱,如果從中國東北向上海輸送天然氣的成本為4美元,那么中國已經準備好接受11美元的到岸價格。這個價格顯然已經很接近俄方的報價。而對于俄方來說,12美元/百萬英熱也并非價格底線。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亨德森在今年1月份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歐洲客戶的供應價格已降至11美元/百萬英熱,希望通過價格折扣應對挪威等國的競爭。這個價格也與中方能接受的底線不謀而合。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俄雙方在價格上拉鋸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定價方式,俄羅斯期望天然氣價格與原油掛鉤,中方則希望與北美天然氣現貨期貨等掛鉤。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天然氣進口價格一直高于國內銷售價格,進口天然氣業務價格倒掛,導致相關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以中石油股份公司2013年報數據為例,2013年公司銷售進口天然氣278.62億立方米,銷售進口LNG73.35億立方米,銷售進口天然氣和LNG總共虧損418.72億元。

俄方可能做出了讓步

盡管中石油方面表示,公司通過積極努力,2013年在進口氣量增加情況下,虧損額與上年基本持平。但這些年,由于中石油建設的LNG接收站大多數時候用于調峰,不得不面臨著進口價格高于國內銷售價格、“越賣越虧”的不利局面,這也是這么多年中方在天然氣價格談判上寸土必爭的主要原因。

截至記者發稿,官方仍未公布中俄雙方在天然氣價格方面最終的談判結果。但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必定是俄方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讓步。

“經過十年間國際政治、經濟多方的復雜變換,尤其是中方自身在天然氣能源勘探、規模使用以及進口的多元化的努力,已經越來越使得中方在這場曠日拉鋸戰中漸獲主動權。”上述油氣市場人士強調。

同時,據中國石油集團公司2013年度報告披露的數據,2013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9%,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而其中管輸天然氣和LNG進口量達到530億立方米。隨著進口天然氣的逐年加大,議價權也必將進一步加強。

多數業內人士指出,受制于烏克蘭事件,俄羅斯歐盟天然氣合作正深度受阻,“2013年整個歐洲的天然氣消費量約為5343億立方米,俄羅斯供應比例約占30%。目前,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主要包括四條線路,按照管道設計能力,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管輸量約占俄羅斯出口歐洲總量的60%。”王曉坤分析,急于將天然氣出口從歐洲轉向亞太地區的俄羅斯,也可能不得不對中方進一步作出讓步。

《《《

對俄能源合作升級 中國欲開創多元化能源渠道

每經記者 彭斐

提到中俄能源合作,很多人會說,雙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雖在能源供給方面有完美的供需互補性,但多年來,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進展比較緩慢,期間不乏曲折多變。

5月21日,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正式簽署。

有評論認為,中俄能源合作的背后,其實反映出中國能源瓶頸的壓力。有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外界對中俄合作給予的關注,更大的落腳點在于中俄互相之間的迫切需求。

此外,該人士告訴記者,俄羅斯積極靠近中國,并不會減少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我們不可能完全依賴于某一個國家,多元化的問題永遠是能源合作很重要的一個要素。”

價格平衡點落定

5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自去年3月以來,這是兩人的第7次握手。對于此次會面,外界頗為關注。

“中俄未能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5月20日,美國彭博社迅速注意到這一點。

英國廣播公司稱,“中俄油氣合作”是普京訪華重點,中俄有望簽署總量380億立方米、為期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

5月20日,中俄發布聯合聲明,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一攬子合作,盡快啟動俄對華供應天然氣。

不過,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因有完美的供需互補性,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無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因價格分歧,雙方談判曲折不斷。

陪同普京訪華的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于5月20日亦表示,俄中可能隨時簽署俄對華供氣合同,但其亦承認,“在確定價格方面還剩下需要研究完善的一些問題。”

在林伯強看來,外界對中俄合作給予的關注,更大的落腳點在于中俄互相之間的迫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4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考慮到俄烏局勢影響,將2014年俄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1.9%下調至1.3%。

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經濟的增速低預期壓力,烏克蘭局勢的不穩定,也讓俄羅斯著手尋求新市場的壓力再次加大。

事實上,關于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天然氣合作是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而中國則是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在此次出訪中國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即表示,中俄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很成功,雙方一貫朝著戰略能源聯盟的方向前進。

5月21日,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正式簽署。

在林伯強看來,雙方可能在價格方面都會作出讓步,“這個價格也許會比國際市場價稍稍低一點,不會占很大便宜。”

開創多元化能源渠道

在林伯強看來,俄羅斯的目光其實一直以來都在往亞洲轉,因為它的傳統市場已經萎縮了,至少是不前進的,所有的增量就是必須靠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

公開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前達到2000億美元。

此外,雙方將大力增加相互投資,包括在俄境內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綜合開發礦產資源,建設經濟型住房。2013年,雙邊貿易額為88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談判,已經持續10年,這一計劃有效期30年,被稱為“世紀合同”。

據市場預計,這份合同的價格高達4000億美元。俄羅斯供氣管道有望于2014底開建,并將自2018年起,向中方每年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還有消息稱,俄羅斯已提出為輸往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取消開采稅,而中國也準備取消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稅。

此前,中國與俄羅斯在5月20日簽署聯合聲明,提出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兩國企業也簽署了多項重要合作協議。

其中,中俄企業之間達成了多項雙邊協議,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羅斯第一大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公司與中石油簽署的年供300萬噸液化天然氣合同。合同計劃在“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框架下履行,該項目包括對南坦別伊天然氣田的開發以及建設年產能為1650萬噸液化天然氣和100萬噸凝析氣的工廠。該項目計劃分三期建成,每期年產能為550萬噸,一期工程將于2017年啟動。諾瓦泰克公司持有“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60%股份,法國道達爾和中石油各持有20%股份。

這并非中國能源巨頭本次斬獲的唯一大單,中國石化也與俄羅斯石化企業西布爾(SIBUR)簽署了在上海建立合資公司的協議。中國石化發表聲明稱,與西布爾簽署協議,將在上海以南50公里的上海化工園區建設一個年產量5萬噸的丁腈橡膠(NBR)工廠。中國石化將擁有合資公司74.9%的股份,西布爾公司擁有25.1%的股份。

對于上述多項雙邊協議,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一直在俄羅斯曾經的后院、資源富足的中亞地區彰顯影響力。

有分析稱,中國經濟依然是整個亞太,甚至世界經濟的發動機,因此,對于周邊國家而言,獲得中國這一巨大市場,是影響本國經濟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林伯強看來,俄羅斯積極靠近中國,也并不會減少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我們不可能完全依賴于某一個國家,多元化的問題永遠是能源合作很重要的一個要素。”

就在普京訪華之前,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于5月11日至1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其此行的成果之一就是見證了兩國有關天然氣合作文件的簽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 好吊操好吊妞在线观看妞 | 亚洲福利高清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午夜福利 |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