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外匯

每經網首頁 > 外匯 > 正文

中國外匯管理方式悄然轉變

新華網 2014-07-09 11:01:47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截至2014年5月底,外匯局對3584家B類企業、623家C類企業實施嚴格監管,注銷了3793家“空殼企業”,一共處罰了189家違規企業,有效提升了風險防范能力。

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記者吳雨、王培偉)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3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截至2014年5月底,外匯局對3584家B類企業、623家C類企業實施嚴格監管,注銷了3793家“空殼企業”,一共處罰了189家違規企業,有效提升了風險防范能力。

目前,外匯局累計取消了65項外匯管理行政審批項目,占比超過全部審批項目的73%;已宣布廢止和失效規范性文件近700件。

杜鵬表示,外匯管理改革以來,管理方式實現了從事前監管、前臺審批、行為監管向事后監管、后臺監測、主體監管的轉變。形象地說,就是從傳統的“機場安檢式”轉向了新型的“交通攝像頭式”。

“這就好比道路上安裝了攝像頭,合規守法車輛正常通過,違規車輛留下痕跡,外匯管理從臺前轉向幕后,從有形之手變成了無形之手,可以在不干預絕大多數正常企業的同時,及時鎖定少數違規企業,提高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降低監管成本。”杜鵬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底,外匯局已將監管視線從54萬家名錄企業聚焦到8萬至9萬家重點監測企業;在動態跟蹤分析目標企業貿易收支風險狀態并實施必要的現場核查的基礎上,將有違規傾向或確認違規的4000多家企業列為B類或C類,對其適用較為嚴格的真實性管理措施。

目前,外匯局依托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企業和個人的資金流、貨物流等信息進行分析對比,并通過與海關、稅務、商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實現對交易主體全面、及時、準確的數據監測。

“由于監測在后臺進行,一般企業、個人感受不到外匯管理的存在,但一旦企業和個人違規操作,外匯局就會很快發現,并啟動后續核查、分類、處罰等程序,這就是‘交通攝像頭式’管理的內涵所在。”杜鵬說。

外匯管理方式轉變后,企業往返外匯局、銀行之間的“腳底成本”大為減少。據外匯局測算,改革后,企業單筆平均收、付匯時間分別縮短70%和85%。小額交易銀行業務辦理時間由以前至少20分鐘縮短為平均5分鐘,大額交易業務辦理時間縮短至10分鐘左右。

原文鏈接:http://forex.cnfol.com/waihuilicai/20140708/18330653.shtml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 亚洲高清AV电影久久 | 最新国产·精品更多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有字幕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有码视频一伊香蕉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