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00:52: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在P2P網貸平臺中,融金所平均每單15萬元左右的融資金額并不算高,也不算最小。雖然單筆融資金額都較小,但這家上線不到1年半的平臺貸款余額已經超過了7億元。
融金所目前所做的項目大部分都是車輛抵押貸款,在融金所董事長孫明達看來,車貸是其熟悉的業務,預計在未來2~3年都會以此業務為主。
做銀行的補充
與很多P2P平臺類似,融金所基于原來的小貸公司基礎發展起來。2013年5月,融金所線上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上的借款期限普遍不長,一般以一年期為主。
孫明達表示,“我們還是在模仿銀行做一些事情,但不可能替代銀行,如果客戶或者投資客戶和銀行發生重疊,那就會比較危險,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平臺競爭不過銀行。所以,P2P平臺一定要找到差異化的路徑發展,主要是找到銀行暫未能服務到的客戶。”
目前,融金所的項目均來自其線下的業務團隊,已有15家分公司。由快易信擔保公司對項目擔保,對投資人承諾本息墊付。
融金所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小微企業主,為其提供期限不長的經營性貸款。在具體業務方面,以車輛抵押貸款和房屋抵押貸款為主。根據棕櫚樹和泰格金融針對融金所發布的評級報告(以下簡稱《評級報告》),產品方面,融金所堅持小額分散原則,車貸業務占比72%左右,房貸占到20%左右,其余有非常少量的信用類貸款。
由于大多是車貸項目,融金所每筆融資的規模并不大,根據《評級報告》,融金所平均的車貸業務大部分借款金額在3萬~99萬元,平均每筆11.4萬元。
孫明達介紹,這種有抵押的擔保貸款壞賬率是極低的,只借給客戶10萬元左右,其完全可通過借錢償還。
標準化減少成本
事實上,從銀行到中小企業,做小額業務無法避免成本問題。“很多人不愿意做小額分散的業務,但我們就是將簡單的業務重復做,從整體來看,審批上有一個標準,這樣會有效很多,會形成一個流水化的作業。”孫明達說。
按照融金所的標準,分公司將業務提交上來,由總公司的人員對所有的項目進行統一審批。融金所目前有大約20人的審批團隊,每個層級的人能看到的內容層級不同。
雖然過多的審批團隊可能會讓企業承擔稍高一些的成本,但是在孫明達看來,由于已經形成標準,就會很大幅度降低成本。整個集團的業務都在一處審批,業務量相對較多,員工的耗損就會變小。
《評級報告》中也認為,融金所側重對風控標準化技術的應用,輕化對人評審的依賴。結合車輛抵押借款自身的模式來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審批速度,同時也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錯誤。融金所風控流程標準具體,一方面減少了對復合型人才的依賴,另一方面增強了公司業務的可復制性。
雖然如此,融金所的盈利空間并不是特別大,給到投資人的收益以12%~18%為主,公司會對借款人收取2%左右的手續費,在孫明達看來,由于單件利潤并不高,所以企業還是需要一定的規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