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10-30 07:29:25
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已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雖保持同比增長,但增速較半年報略有下滑。隨著四季度經濟企穩,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增速有望回升。中國證券報認為,由于宏觀經濟長期內仍面臨下行壓力,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將維持平穩低速水平,曾以投資拉動的外延式增長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的內涵式增長,并購重組也將在轉型中發揮更多作用。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同比增長約8.7%,較半年報時下降約1個百分點,且結構性增長表現明顯。通信、傳媒、家電、計算機等TMT行業增速繼續領跑,采掘、農林牧漁、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業績則同比下降。展望全年,已披露全年業績預告的公司中,預喜占比超過六成。由于9月宏觀數據回暖,再加上一系列政策落實,四季度需求有望得到改善,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增速或小幅回升。
宏觀經濟正逐步進入“新常態”,表現為經濟增速溫和回落并漸趨均衡。在這一過程中,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正發生結構性變化,第三產業占比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由于資源環境制約、中低端產能過剩、基建步伐放緩等因素影響,粗放式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經濟正告別外延式增長的時代,向內涵式增長發展,更加強調發展的質量、效益及內生動力。
當前,各項改革正努力激發市場內在活力。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市場定價機制、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金融服務等領域,都為企業的內涵式增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空間。
對傳統行業而言,內涵式增長意味著將不再以新增產能為主導,而是轉向更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以鋼鐵行業為例,由于鋼材價格連續下滑,鋼鐵全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經營困難的挑戰。從上市鋼企表現看,不少公司通過控制成本費用、提高經營效率、加大高性能產品生產等手段來實現三季報業績增長。房地產行業則告別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在經營策略上,以大規模資金投入為特征的重資產運營模式也在發生轉變,萬科等房企開始嘗試“輕資產”運營,并對業績形成了貢獻。
對于正處較快發展期的新興行業而言,通過并購來實現內涵式增長則是必要途徑之一。由于多數戰略性新興行業尚處發展初期,技術成熟度較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通過并購可以獲取生產技術、拓展產品線、進入新市場。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紛紛參與設立并購基金,投資標的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智慧城市、文化等產業。設立并購基金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醫藥、傳媒、電子等行業,通過并購基金培育資產、實現上下游整合,成為這些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些傳統行業的公司也通過橫向并購滲透至新興領域,從而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格外活躍,上市公司正成為交易主體。得益于融資渠道多元化,上市公司主要通過超募資金、非公開發行股票 、債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式為海外并購項目進行融資。各類基金也與上市公司積極合作,為上市公司提供海外并購所需的資金、經驗和技術支持。
從市場表現看,創業板 、中小板在年內跑贏大盤 ,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這些中小市值公司所蘊含的并購投資機會。當然,也要明確,只有為了自身經營而非概念炒作的實質性重組,才能給企業帶來真實利潤。
總體來看,在經濟結構調整期,上市公司的增長路徑正從投資拉動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并購重組浪潮則將推動企業加快內生成長。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應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快以產業并購為主的重組步伐,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