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15宏觀:外貿打響攻堅戰 “一帶一路”開辟新路徑

2014-12-28 20:54:32

從沿海到沿邊,從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到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從“絲綢之路經濟帶”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國正在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對外開放系統。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現階段,從沿海到沿邊,從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到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從“絲綢之路經濟帶”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我國正在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對外開放系統。

然而,對外開放格局也遭遇了嚴峻挑戰。地緣政治錯綜復雜,區域合作艱難破冰,中國亟須在對外開放的戰線上,以更大的魄力與智慧打開新的局面。

《《《

外貿變局

發達經濟體崎嶇復蘇 外貿新增長尋路亞太地區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我國從2010年以來的月度出口增長率,連接起來好像一個脈搏逐漸微弱的心電圖,并且單月增速波動較大。最高為2010年5月的48.44%,最低則為2014年3月的-6.6%。也就是從2014年3月起,中國月度出口增速探底回升,小幅震蕩企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出口競爭力出現了一些趨勢性變化。“隨著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成本管理能力的集聚和人工素質的提高,我國出口競爭新優勢從無到有緩慢成長,并將迎來由弱轉穩的拐點。”他預計,我國2014年和2015年的出口增速都能達到7%,并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向好。

目前,一輪新的貿易和投資規則正在形成,在傳統貨物貿易發展空間已經很成熟的情況下,投資和服務貿易在興起。這是一個新的世界經濟格局,我國外貿的新增長點,在主動參與新格局的機會中。

全球經濟構建新常態

在12月19日~20日召開的第五屆財新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家吳敬璉對全球經濟的新舊兩個格局做了一番描述。

“世界經濟的舊常態已經不能維持了。”吳敬璉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逐漸形成了一種世界經濟的態勢,這種態勢,我把它叫做競相互補。就是在兩類國家之間——一類是發達國家,另一類是新興的工業經濟國家,各自都有經濟失衡,這兩類失衡正好是相反的。”

就發達國家而言,其國內經濟的失衡主要表現為,在高消費高福利的引導下形成的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巨大缺口;對新興工業化國家來說,失衡是在一個高投資高儲蓄的引導下形成的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巨大剩余。這兩類失衡國家通過國際貿易維持經濟運轉。

“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正是這樣一種機制促成了我們經濟的高速增長。也許是從日本開始,我國是到了20世紀后期才加入了這個行列,但是很快就受益于這樣一套機制,使得經濟很快崛起。”吳敬璉說。

這樣一種態勢,一方面促成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穩定發展甚至是高速度發展,另一方面也逐漸積累起一些嚴重的問題。“對這兩類經濟體來說,都發生了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貨幣超發、債務積累,以至于到了20世紀后期這兩類國家都出現資產負債表的巨大缺陷。當這個缺陷、這個負債積累到一定程度,往往就會爆發系統性的危機。”吳敬璉分析道,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發生了金融危機,接下來發生了包括東南亞金融危機在內的一系列的危機;再到2008年、2009年,出現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這些金融危機的發生,證明這個舊的常態已經不能維持了,它要尋求一個新的常態。”吳敬璉說。

吳敬璉認為,新常態不會像2009年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的兩位負責人最先提出的那種新常態。2009年,這兩位負責人提出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將要處于長時期的蕭條。“事實證明這兩位先生在2009年所預示的狀況并沒有出現,美國的經濟就很快調整過來達到了復蘇。”

這個新常態也不會像有些人所希望的從全球化倒退,走向“分裂的兩個市場”甚至更多的互相隔絕的世界經濟體系。吳敬璉認為,新常態會進一步推進全球化。“一個很明顯的跡相就是現在正在醞釀著貿易和投資規則新的進步。如果說過去是世貿組織為代表的貿易便利化為主的全球化,那么進一步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可能不在(貨物)貿易上了,比如日漸興起的服務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這樣將會出現一個新的世界經濟格局、新的更高水平的全球化經濟格局。”

我國正在通過適應這種進步的變化,來安排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關系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在進行的探索。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和世界經濟體系中貿易、投資規則的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是完全合拍的,是一個推進世界經濟進一步朝更高水平發展的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力量,因為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吳敬璉說,“當然,對外經濟關系上的改革和進步需要國內經濟的配合。”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國內經濟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顯然這樣一個市場體系是跟新的全球經濟新規則、新進步完全銜接的,這兩方面是互相配合的。”吳敬璉說,以貿易和投資談判中提出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要求為例,這不但在對外投資談判中已成為共識,而且在國內也要對投資實施負面清單制度。

亞太地區的重要性

根據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2014秋季貿易報告,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分化態勢仍將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力度弱于預期,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較好,歐洲和日本表現不佳,新興經濟體增長動力有所削弱,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突出。

在11月召開的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周期間,中國力推建立亞太自貿區,并召集“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召開高規格的領導人工商界會議,是因為亞太地區對中國經濟以及出口的增長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

“亞太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說。

2000年~2011年,亞太經濟體更多地與中國貿易往來。2000年,美國貨物貿易45%出口到亞太國家,到2011年,美國在該地區市場份額下降到28%。同一時期,中國貨物出口到除美國之外亞太國家的市場份額,從4%上升到14%。

“近年來,亞太地區快速發展,成為無論在貿易還是經濟上均占世界總量半壁江山的重要地區。本地區的合作對區域內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很重要,對世界經濟的增長也起到決定性作用。”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

亞太地區21個APEC成員的對外貿易總額和經濟總量,分別占全球的48%和57%。

2013年,我國與APEC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額達2.5萬億美元,占到對外貿易總額的60%。在我國十大貿易伙伴中,有8個是APEC成員;2013年,我國對APEC成員直接投資占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9%,實際利用來自APEC成員的外資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3%。

現階段,我國正力促建立亞太自貿區,并提出全面落實巴厘島會議成果抓緊制定“后巴厘”工作計劃,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周期間,批準《亞太經合組織促進全球價值鏈發展合作戰略藍圖》以及《亞太經合組織貿易增加值核算戰略框架》等合作框架和倡議,深掘亞太地區的增長潛力。

亞太地區對中國貿易和投資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

自貿布局

中澳自貿協定落地 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建高水平自貿區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我國的自貿區(FTA)戰略,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明顯提速。

2014年11月10日和17日,我國在一周之內分別與韓國和澳大利亞就建立自貿區結束了實質性談判。

習近平總書記12月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做出了“機者如神,難遇易失”的表述。習近平說,自烏拉圭回合談判之后,全球貿易體系正重構,中國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逐步構建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網絡。

目前,我國正與南亞地區的斯里蘭卡進行自貿區談判。

自貿協定促進經貿投資

據統計,我國正在建設18個自貿區,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12個自貿協定,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和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上述自貿協定均已實施。

除了已經完成實質性談判的中韓、中澳自貿區,正在談判的5個自貿協定,分別是中國與斯里蘭卡、海灣合作委員會、挪威的自貿談判,以及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

此外,我國完成了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RTA)聯合研究,也與哥倫比亞開展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初步構建起橫跨東西的周邊自貿平臺和輻射各大洲的全球自貿網絡。

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貿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很長時間沒有取得進展。自2010年起,自貿協定開始突飛猛進發展。在2010年之前,向WTO通報的自貿協定僅有20多個。而從2010年到2013年,向WTO通報的自貿協定達220多個。

“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多哈回合談判不給勁兒,不能及時有效地為全球貿易投資體制提供保障,所以大家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傾向于小范圍自貿區談判。有些自貿協定已經完成了WTO一直希望完成的議題,實現了高水平自由化。”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副司長孫元江曾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相當一段時間內,自貿區談判會持續發展,并推動全球貿易發展。

“現在,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習近平在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說,“我國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也是重要建設者和主要受益者。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需要擴大對外開放。”

自貿協定能促進我國與相關伙伴的經貿投資。

根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與自貿協定伙伴進出口增勢明顯,前三季度與東盟、智利、新西蘭等9個自貿伙伴(不含臺港澳)進出口4811億美元,占外貿總額的15.7%,高出上年同期1.2個百分點;增速為17%,高出同期外貿增速9.3個百分點。

“中國堅持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自由貿易協定是多邊貿易體制的補充。”孫元江說。

中國應主動對外開放

“目前的世界貿易體制是一個雙軌制的體制。”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成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第五屆財新峰會上說,一邊是以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全球體制;另一邊,就是目前風起云涌的區域、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合作體制。

這位中國入世的談判代表,對國際經貿一直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目前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一個是有中國參加的區域全面伙伴關系協議(RCEP),另外是美日和其他亞太國家正在談判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

“這是兩個目前來講難以協調的區域貿易協定。”龍永圖坦言,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為了使中國再次從全球貿易中邊緣化的一個巨大行動。

認為美國倡導TPP是針對中國并不客觀。龍永圖表示,“首先TPP不是美國人搞起來的,它是在2002年由新加坡等幾個小經濟體搞起來的。”他說,正是美國的加入,使得TPP有了質的飛越。TPP的很多談判內容,比如投資、環保、勞工等方面的規則,都將推動全球化進入高水平,而傳統WTO談判對此沒有覆蓋。他特別指出,這類高水平的規則也對中國經濟未來的高水平發展有益。

“TPP的談判內容有利于推動全球化進入高水平階段,也有利于在亞太地區實現統一的自貿協定,中國應該積極加入。”龍永圖表示。

我國已經提出建立一個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自貿區網絡。龍永圖說,在此背景下,中國積極加入TPP談判不僅符合全球貿易發展的趨勢,也有利于在亞太地區實現統一的自貿協定,符合中國的利益。

在第五屆財新峰會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總經理高西慶接著龍永圖的發言,“在全球新的經貿規則制定和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過程中,中國要有這樣一個心態:我要跟你們一塊兒玩。”

《《《

中企出海

“一帶一路”開辟中企“走出去”新思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將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而成為我國對外戰略和企業商業戰略的有機結合。

2014年12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月度發布會上稱,“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布局,商務部作為負責外貿和對外合作的部門,目前在推動“一帶一路”方面有五個重點,首先就是按照中央總體部署,抓緊制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2014年12月20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更在第五屆財新峰會上,詳解了“一帶一路”戰略對國家、企業的意義以及如何促進 “一帶一路”戰略落實。

“一帶一路”的五重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對于投資來說意味著什么?

何亞非稱,新海上絲綢之路具有五重戰略意義。

一來可以彌補中國周邊安全的短版。“因為歷來我們周邊安全是一個問題,那么投資首先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何亞非說。

其次,絲綢之路設想主要是從區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和與周邊國家建立互聯互通為主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出發,把亞洲發展跟中國的發展結合起來。他認為,亞洲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亞洲的發展代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沿。

“第三個層面的戰略意義關乎全球治理跟區域治理。”何亞非說,特別是東方整個區域一體化和區域治理。

“第四個意義在于為中國經濟尋找一條出路。”何亞非說,中國經濟要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必須跟周邊的經濟發展相結合。“我們提出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等。中國企業走出去自然要帶動人民幣區域化或者國際化的步伐加快。”

“最后一個意義我覺得對大國關系會有所幫助,特別是中美關系和中俄關系。”何亞非表示,“‘一路’建設涉及的中美關系,‘一帶’往西走主要是中俄戰略協作關系怎么促進。”

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先行

“一帶一路”建設中,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最重要的一步,建好基礎設施,才能帶來企業投資和人員的互通,“一帶一路”建設才能落到實處。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到2020年,東南亞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概達到15000億美元,缺口達7000多億美元。

“許多華商在港口建設、物流、臨港經濟、基礎產業方面都有經驗,可以與中國的企業進行強強聯合。”何亞非重點推介了華僑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大概有6000多萬華人華僑,在東南亞就有4200多萬人,占全球總數的68%。“他們的實力很強。我們初步統計全球華商的資產大概是5萬億美元,80%集中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何亞非說,華商除了經濟實力雄厚還有文化上的優勢,兼通中外文化,“所以我們首先考慮利用華人華僑的優勢來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區域金融合作方面,2012年的數據表明,東南亞的五大銀行里有3家是華人銀行。何亞非建議,發揮這些華商銀行的作用,推動這些國家參與中國所創辦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

此外,中國的過剩產能在東南亞正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因此向東南亞轉移有很大市場,可以為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轉型和擴大就業創造條件。

何亞非還建議加強人文交流,因為投資要考慮社會環境。“東南亞的華人華僑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現在,全球大概有2萬多家華人學校(非孔子學院),東南亞是華人辦校辦得最好的。所以我想,通過華人學校達到人文交流的目的、傳播中華文化也是很有意義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