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00:43:2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俊明
◎每經記者 李俊明
“與信陽、黃岡相比,六安的處境可能更尷尬。”安徽省六安市發改委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六安市總面積排安徽第一,人口規模全省第二,區位上又緊靠省會合肥,然而GDP排名(2014年)卻至第九。該數字背后,六安有著怎樣的發展“苦衷”?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將六安定位為“安徽省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農副產品基地”后,六安將打怎樣的發展“算盤”?
六安重磅打造的“茶谷”對當地特色產業模式的創新,能否像“硅谷”對信息科技產業的推動一樣持久、有效?
人均GDP安徽倒數第三
六安的處境表現在其經濟數據中。
安徽省六安市發改委一名官員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稱,“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六安市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居全安徽省第一。人口規模721萬,居全省第二。基礎數據如此,至少在經濟總量上應該居于全省中上游。”
其實,在安徽省,六安并非偏遠的地區。六安市區與安徽省會合肥相距僅70公里,高鐵的開通又把六安納入合肥一小時經濟圈內。
然而,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和市域連接的交通狀況,并沒有給六安帶來可觀的發展速度。以2014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六安GDP排名全省第九,人均GDP位列安徽16個市倒數第三,僅為排名第一的銅陵的五分之一。”上述發改委官員說,“這讓六安在安徽的經濟發展中非常尷尬。”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徐振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與合肥比鄰,對六安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至少在人才引進和項目落地方面,合肥與六安一定程度上處于競爭地位。”
此外,徐振宇認為,安徽是欠發達省份,合肥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省會中也相對落后,無論在資金支持還是對六安經濟帶動能力方面,都是很薄弱的。
而從另一面來看,六安資源富集,有40多種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其中霍邱鐵礦探明儲量20億噸以上,遠景儲量30億噸,居華東第一。金寨鉬礦探明儲量220萬噸以上,開采潛在價值達1萬億元。
然而,六安市當地一名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六安有1000多萬畝山場,近400萬畝可養水面,120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這些生態保障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礦產資源的開發。“發展旅游、茶產業和現代農副業才是六安的出路。”
徐振宇認為,從產業發展效益來講,高端制造和礦產資源開采對六安發展推動更大,但因為六安人口密度高,在相同產值情況下,農副產品能帶動的扶貧群體更多。
其實在此之前,《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等諸多扶持戰略對六安重復覆蓋,但徐振宇稱,起到實質性扶持功效的政策并不多。
“六安茶谷”模式效果待檢
茶葉是大別山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和英山云霧等茶葉的產量在全國居前列。
然而整個大別山區的茶葉加工、推廣方面還比較落后,這導致六安的優勢產業不能轉化成效益產業。“六安是產茶大市,但不是強市”,六安一名茶企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六安茶農一直處于‘賣原料’的‘供應商’角色。”
如何提高茶葉產值,成了大別山區扶貧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命題。
而在近日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大別山區“將著力發展茶產業,打造茶產業集群示范區”,“壯大六安瓜片等精品茶葉主產區”。六安被定位為“安徽省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農副產品基地”。此外《規劃》還提及,支持信陽、安慶、六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
其實在茶產業創新領域,仿照“硅谷”,六安已經籌建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的“六安茶谷”。這項被認為六安重要戰略的“茶谷”計劃中,當地政府將利用茶葉、竹子及山水、文化資源,將茶產業與文化創意、景區旅游融合發展。
六安市茶葉產業協會一名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采摘茶是一產,制茶和茶的深度加工則是現代二產,在此基礎上與旅游觀光深度嫁接是三產,‘茶谷’就是要推行茶業深度轉化和嫁接。”
對于大別山區來說,“六安茶谷”的推行是一片試驗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六安茶谷”的建設還在推進,當地官方預計3至5年可以見成效。
盡管“六安茶谷”的模式契合了《規劃》對茶產業的定位,但徐振宇對此有顧慮。他稱,六安茶谷的模式其實是一種休閑養老產業。大別山區靠近合肥、武漢和鄭州三地,休閑養老產業有一定發展空間,但就目前看來,“有錢有閑”的老年人士消費群體還比較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