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國外貿形勢嚴峻于預期 全年出口依然有望正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19 19:25:33

7月份的外貿數據并不漂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直言,“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盡管如此,我們預計全年出口仍然還是有希望實現正增長。”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雯

7月份的外貿數據并不漂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直言,“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今日(8月19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今年1-7月份進出口數據和對外投資數據,沈丹陽表示,雖然7月份的進出口總值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可以看到還有不少的亮點,如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區域布局結構等都在優化中。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仍然在進一步提升,占外貿總值已經達到36.2%。

“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部分月份異常增長的因素,不排除今后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沈丹陽表示,“盡管如此,我們預計全年出口仍然還是有希望實現正增長。”

7月份數據仍屬正常波動

在低位運行半年之后,7月份外貿數據依然并不十分“漂亮”。

據海關統計,2015年7月,全國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下同)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0.93萬億元,下降8.6%;順差2630億元,下降10%。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3472億美元,下降8.2%。

但7月份出口回落幅度尚在正常波動范圍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份出口數據大幅下降原因在于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較長時間的升值,以及產業和訂單轉移等因素疊加的作用影響之外,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去年同期有些異常增長墊高了基數,如果剔除這個因素,應該說7月當月出口回落的幅度是處于正常波動范圍。

而進口數據雖然仍在低位,但其原因主要來自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國內需求走弱等因素。1-7月,我國原油、塑料、大豆、成品油、天然氣、紙漿、谷物、銅精礦等8類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合計減少付匯912.5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600億元),沈丹陽認為,此項大幅降低了國內企業生產成本,改善了效益。

事實上,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跌,雖然拉低了我國外貿進口增速,但也明顯改善了我國貿易條件。今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加,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0.9%,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3%,跌幅明顯小于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

“由此測算,上半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0.8%,也就是說,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0.8%的進口商品,意味著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此前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外貿形勢嚴峻于預期

盡管7月份的外貿數據可以歸納為“仍屬正常波動范圍”,但沈丹陽直言,“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去年9月,世貿組織曾經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4%,二季度過后,4月份世貿組織就修正調降為3.3%,但是從前7個月,特別是已經公布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看,今年全球貿易額的增速很可能是負的”,沈丹陽表示,“前7個月從WTO統計并且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無論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出口普遍是負增長。說明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比預計差得多,外需還是嚴重不足。因此,對全年的出口我們是不容樂觀的。”

而始于8月11日的人民幣貶值,被諸多聲音解讀為目的為拉動出口。

“事實上匯率變化是‘雙刃劍’,本次人民幣幣值變化對外貿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勞動密集型和即時結匯的企業可能相對受益,對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和外債較多的企業,成本就會相應提高”,沈丹陽表示,此次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引起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短期貶值,更多的是對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和即期匯率累積偏差的一次性校正。這一校正相信有利于深化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雖然外貿發展尚面臨不確定性因素夾擊,但商務部仍給出了全年出口有希望實現正增長的判斷,并且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進口的降幅還將繼續收窄。

“下半年外貿形勢將有所好轉,尤其進口方面會有較大改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下半年來看,去年同期的大宗商品價格基數已經下降,進口增幅有望在同比的基礎上實現增長。而在出口方面,中澳、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與四個自貿試驗區的帶動,有望發揮顯著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張雯 7月份的外貿數據并不漂亮,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直言,“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今日(8月19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今年1-7月份進出口數據和對外投資數據,沈丹陽表示,雖然7月份的進出口總值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可以看到還有不少的亮點,如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區域布局結構等都在優化中。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仍然在進一步提升,占外貿總值已經達到36.2%。 “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部分月份異常增長的因素,不排除今后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沈丹陽表示,“盡管如此,我們預計全年出口仍然還是有希望實現正增長。” 7月份數據仍屬正常波動 在低位運行半年之后,7月份外貿數據依然并不十分“漂亮”。 據海關統計,2015年7月,全國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下同)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0.93萬億元,下降8.6%;順差2630億元,下降10%。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3472億美元,下降8.2%。 但7月份出口回落幅度尚在正常波動范圍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份出口數據大幅下降原因在于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較長時間的升值,以及產業和訂單轉移等因素疊加的作用影響之外,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去年同期有些異常增長墊高了基數,如果剔除這個因素,應該說7月當月出口回落的幅度是處于正常波動范圍。 而進口數據雖然仍在低位,但其原因主要來自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國內需求走弱等因素。1-7月,我國原油、塑料、大豆、成品油、天然氣、紙漿、谷物、銅精礦等8類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合計減少付匯912.5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600億元),沈丹陽認為,此項大幅降低了國內企業生產成本,改善了效益。 事實上,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跌,雖然拉低了我國外貿進口增速,但也明顯改善了我國貿易條件。今年上半年,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加,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0.9%,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3%,跌幅明顯小于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 “由此測算,上半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0.8%,也就是說,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0.8%的進口商品,意味著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此前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外貿形勢嚴峻于預期 盡管7月份的外貿數據可以歸納為“仍屬正常波動范圍”,但沈丹陽直言,“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復雜,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去年9月,世貿組織曾經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4%,二季度過后,4月份世貿組織就修正調降為3.3%,但是從前7個月,特別是已經公布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看,今年全球貿易額的增速很可能是負的”,沈丹陽表示,“前7個月從WTO統計并且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無論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出口普遍是負增長。說明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比預計差得多,外需還是嚴重不足。因此,對全年的出口我們是不容樂觀的。” 而始于8月11日的人民幣貶值,被諸多聲音解讀為目的為拉動出口。 “事實上匯率變化是‘雙刃劍’,本次人民幣幣值變化對外貿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勞動密集型和即時結匯的企業可能相對受益,對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和外債較多的企業,成本就會相應提高”,沈丹陽表示,此次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引起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短期貶值,更多的是對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和即期匯率累積偏差的一次性校正。這一校正相信有利于深化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雖然外貿發展尚面臨不確定性因素夾擊,但商務部仍給出了全年出口有希望實現正增長的判斷,并且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進口的降幅還將繼續收窄。 “下半年外貿形勢將有所好轉,尤其進口方面會有較大改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下半年來看,去年同期的大宗商品價格基數已經下降,進口增幅有望在同比的基礎上實現增長。而在出口方面,中澳、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與四個自貿試驗區的帶動,有望發揮顯著作用”。
中國外貿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看片a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自拍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