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9-21 21:41:00
該項目1號高爐將于9月25日點火;面對行業產能過剩、鋼價創新低等問題,寶鋼股份有關人員表示,湛江鋼鐵有地理等優勢
每經記者 胡飛軍
3年前,寶鋼湛江鋼鐵項目(以下簡稱湛江鋼鐵)獲批,時任湛江市長王中丙走出國家發改委大門,親吻項目獲批文件的場景還歷歷在目。3年后,備受關注的湛江鋼鐵項目將于9月25日進行1號高爐點火儀式,這意味著項目建設基本完成,進入投產試運營階段。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湛江鋼鐵從前期準備到獲批動工再到投產,歷時較長。“目前行業產能全面過剩,鋼材價格跌至新低,即使高端鋼材產品同樣面臨需求放緩挑戰,項目投產生不逢時”。此外,湛江鋼鐵短期內由于償還利息和折舊攤銷,或將對寶鋼股份(600019,SH)業績帶來壓力。
1號高爐即將點火
資料顯示,湛江鋼鐵項目最初投資主體為寶鋼集團,后來變為寶鋼股份,目前湛江鋼鐵注冊資本為200億元,寶鋼股份持有90%股份,廣東省國資委旗下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0%股份。
寶鋼股份稱,湛江鋼鐵項目工程,是為貫徹落實國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現廣東與上海兩地鋼鐵產業戰略調整,在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新建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產線,設計年產鐵水823萬噸、鋼水892.8萬噸、連鑄坯874.9萬噸、鋼材689萬噸,計劃2016年9月全面建成投運。
“1號高爐點火意味著湛江鋼鐵項目進入了試生產階段,試生產階段一般是3~6個月,可能明年就正式進入生產運營階段。”9月17日,寶鋼股份證券部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湛江鋼鐵9月25日1號高爐將進行點火。
實際上,9月14日,寶鋼股份在關于10月份鋼材產品價格通知中,也首次出現了湛江基地生產的鋼材產品,這意味著10月份湛江鋼鐵將開始生產鋼材產品并接受預定。
據記者了解,湛江鋼鐵項目產品定位于華南市場所需的汽車、家電、機械和建筑等行業用板以及船用板、管線鋼、優質碳素結構鋼等。
“對于寶鋼股份來說,此前形勢好的時候,訂單較多,產能不能滿足需求,湛江鋼鐵項目的投產對于公司來說,提升了產能,打破了瓶頸。”寶鋼股份證券部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寶鋼股份證券部還表示,湛江鋼鐵項目有較為明顯的優勢。首先是地理位置,湛江有一個天然良港,國外原料礦石可以直接運輸進去,原料成本優勢明顯;其次,建設湛江鋼鐵的時候,移植了寶鋼的管理經驗,屬于合理規劃布局,生產效率會較高;再則,湛江鋼鐵達產之后,能滿足廣東廣西尤其是珠三角的需求,交付成本較華東、華北較低,還能輻射東南亞和南亞等地區市場。
投產生不逢時?
盡管湛江鋼鐵項目具備上述競爭優勢,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外部環境不容樂觀此時投產可謂“生不逢時”,短期內虧損可能無法避免。
“湛江鋼鐵項目這個時候投產正趕上市場非常嚴峻的時刻,盡管有著寶鋼行業領先的管理經驗,但肯定會受到大環境影響,現在投產生不逢時。”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中鋼協公布的數據可見行業慘淡。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但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虧損企業虧損額185.5億元,同比增長98.5%,7月份虧損面已超過50%,進入最困難狀態。
西本新干線統計的鋼材價格指數顯示,2008年1月7日的鋼材價格指數為4686點,今年9月17日的鋼材價格指數為2180點,與2008年的鋼材價格指數相比幾乎腰斬。
“2008年市場過剩不明顯,即使2012年也只是產品結構性過剩,但2013年開始市場急劇變化,全面性過剩就顯現出來了,供需矛盾很激烈,產品都是全線下跌,鋼材價格幾乎跌到20年前。”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記者表示。
王國清認為,在產能全面過剩,鋼材價格創新低之下,即使企業比較認可寶鋼的鋼材產品,但華南市場的家電、汽車等下游客戶,已經有了長期合作的原料供應方,湛江鋼鐵產品要進入這塊市場,打破原有客戶供應模式,還是有難度的。
與此同時,湛江鋼鐵項目投資主體從寶鋼集團變為寶鋼股份,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湛江鋼鐵投產對寶鋼股份的業績也是一個挑戰。
寶鋼股份2015年半年報顯示,湛江鋼鐵總資產為378.6億元,總負債為19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0%,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63億元,凈利潤虧損9476萬元。
“現在鋼材價格這么低,大多數鋼廠都是虧損的,加上正式投產的話,前期折舊和財務費用會比較高,100億元的債務一年的利息至少要5億-6億元。”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表示,“在需求低迷之下,寶鋼湛江短期內投產就虧損不可避免。”
今年上半年,寶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807億元,同比下降17.2%,實現凈利潤為31.7億元,同比微增0.65%。寶鋼股份預計年初至下一個報告期公司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6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