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0 10:01:57
成都的慢,頗有“逆城市化”的味道。對標之下,西安周邊,袁家村太鬧,過度的商業化已偏離休閑初心,上王村則太LOW,缺少精細化設計與系統性文化表達,兩者均非慰藉當下城市躁動靈魂的恰當產品。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朋
每經記者 王朋
布萊斯全家搬到小鎮,鄰家女孩朱麗前來幫忙。她對他一見鐘情,心愿是獲得他的吻……一部講述情竇初開的電影,片如其名,《怦然心動》,特別當片尾曲《Let it be me》耳畔響起。
不過,這里重點要說電影主線之外,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貫穿全片的田園小鎮、精巧別墅、美式校車、社區鄰里等等元素。類似元素,許多好萊塢電影中同樣出現過。
在美國,別墅占到住宅總量約80%。
數據令人艷羨!
近年來,隨著國內中產階級隊伍壯大,試圖沖破鋼筋水泥桎梏的訴求與日俱增,但基于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進程、社會管理制度、人口基數等方面的差異,以歐美小鎮為代表的田園城市在國內現階段還難以支撐。中產階級“欲壑難平”,一場中國城市生活的供給側改革戰正悄然打響。
中產階級的煩惱
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其著作《城市的勝利》中詮釋了美國人的小鎮情結:首先,多元化的交通很重要。富人比窮人更在乎時間成本,上班途中消耗更多時間意味著放棄更多收入,所以在多元化交通占大多數的美國城市里,富人才愿意住在郊區,因為能夠用較短時間到達中心區的工作地點;若城市交通比較單一,比如曼哈頓,則情況相反。
國內許多城市,包括西安,近年在城際動車、地鐵、快速干道等多元化交通方面已紛紛展開動作,給未來城市生活,增添諸多想象。
其次,教育也很重要。愛德華·格萊澤認為,美國城市中心區的房子和學校一般比較陳舊,所以有實力的家庭紛紛選擇市郊。在那里,他們繳納更多稅賦,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治安和其它公共保障——美國為什么存在明顯的富人區和貧民區,原因即在此。
這個層面,涉及許多制度性要素,如納稅、戶籍、土地、教育等,目前中國的法律法規和社會管理模式并不完全支持,同時兩國人口基數的懸殊也需要正視。
但人性的需求是共通的。
當前一個突出社會現象是,隨著中產階級隊伍壯大,試圖沖破鋼筋水泥桎梏的他們不再滿足于民俗村、農家樂之類的淺層體驗,而是渴望某種更細膩、更真實、更具精神歸屬感,同時與消費實力相匹配的“逆城市化”生活,或者能夠在城市與田園之間隨意切換。這相當于在現階段的交通、土地、戶籍、治安等條件和制度下,尋找一種巧妙的平衡,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中產階級“欲壑難平”。
井田生活的概念
基于市場需求,一場中國城市生活的供給側改革戰正悄然打響。
在西安,從高新區向西10公里,約20分鐘車程,進入廣闊的關中平原鄉地。這里地屬西咸新區國際文教園,灃河濕地煙波浩渺,鎬京、灃京遺址坐落其間。秋冬時節,藹藹霧氣從水面升騰而起,方圓村落被描摹得頗具詩意。
灃河被史學家奉為“周漢文化的母親河”,《詩經》開篇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便是描述周代灃河景象。成書稍晚的《周禮》對這片土地也有記載:“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
后者闡述了“井田制”的概念,即商周時期推行的一種土地制度,以方九百畝為一里,開墾出所謂“一夫百畝,九夫共井”的“井田”來。“井”字,既指其縱橫交織的溝渠道路的網格之狀,也指“鑿井于中”以便自流灌溉的田間水井。周人的先祖在開發渭水流域時,就是這么開墾“井田”、建設家園的。隨著時代演變,井田制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具有綜合性能的社會經濟制度,兼有耕作方式、租稅制度、宗族制度、軍事組織和村落形式的綜合內容。
計家村是文教園內諸多村落之一,未來數年,這里或重現“井田生活”格局。
西咸文旅集團計劃先期流轉村子周邊100畝土地,按照井田制將其劃分為25個單元。居中為“公田”,設井泉、公壇、鄉校、開源果園,兼具物業服務中心功能;“春園”、“夏園”、“秋園”、“冬園”占據四方,各6塊“私田”,均3畝,依次按24節氣定位主題風格。“私田”居中為百平左右的裝配式精品關中民宿,綠藤繞梁,四季蔬果花草環植四周。
在西咸文旅集團的構想中,“井田生活”不止傳統旅居功能,而是致力于營造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模式。在這里,精品民宿掩映于林蔭之間,治安、醫療、教育等要素齊備。下班或逢周末,攜家人朋友從高新驅車20分鐘即達。一頓別開生面的田園火鍋party后(蔬菜就地采摘),挪步庭院溫泉,在水霧裊裊中泡去一身疲憊。對于長期受頸椎、腰椎疼痛困擾的辦公室一族,只需一個電話,中醫養生苑的專業醫師將上門服務。夜幕降臨,庭前閑坐,聊聊家常趣事。聽蟋鳴蛙啼,賞滿天星斗。都市節奏下的緊繃神經徹底放輕松。
傳統民宿OR創新城市化?
顯然,“井田生活”植入了時下比較火的民宿業態。
近兩年,尤其南方發達省份,基于“逆城市化”的市場訴求與日俱增,在農家樂、民俗村等淺層體驗基礎上,催生出了更加注重品質旅居功能的民宿概念。當然,打著民宿幌子蹭熱點的農家樂或酒店除外。
莫干山、千島湖等是國內公認的民宿代表作品,其大致有這么幾個特征:一是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市場需求旺盛;二是依托熱點旅游景區,有勢可借;三是遠離市區,周末旅居的意味較濃;四是民宿單元多自然成長,服務對象多元化。
反觀“井田生活”,因為計家村周圍缺少成熟景區的吸附效應,所以必須強調頂層商業設計和系統性文化構建。同時項目體量小而精,定位中產階級群體消費,注重人性化服務,也是基于地區經濟水平和產投層面的理性考量。
當然,這里最想說的是,“井田生活”,能否觸及田園城市的本質?
于細節處窺真章:一是距市區10公里的區位選擇比較巧妙,能夠實現空間的隨意切換;二是民宿與“私田”面積1:19,可謂“中田有廬,疆埸有瓜”。這點很值得說道,美國別墅價值一半取決于綠地配套,偏好來自于美國家庭對室外party的熱衷,以及對自然生態長久以來的好感。不久前一則新聞報道“華人別墅花園荒廢,美國鄰居幫其修剪”,可見一斑;三是產權關系靈活,可眾籌,短租,更鼓勵消費者長期租賃使用權,參與前期設計,若日常繁忙,可以通過途家網進行二次租賃;四是隨著文化藝術博物館、中醫養生苑、農旅“雙創”工坊和特色商業街等周邊項目的逐次開發,以及交大一附中、二附中包括醫院等園區配套的完善,“井田生活”的社區屬性將大大提升;五是當地群眾將告別低效農作,融入“井田生活”,并獲得穩定就業與土地紅利。
圖景之外,民宿業常遇的幾點問題也值得注意。
比如,情懷與商業的平衡,因為在城市化標準下,單位面積人口越少則意味著更高的人均消耗;再比如避免過度設計,或成為設計師的“試驗田”。不過據說西咸文旅已在豬八戒網發布設計征稿。最后,針對民宿類項目的土地、消防、規劃、工商等方面問題,政府層面應該多加關注和研究,拿出深化改革的勇氣,適當突破現有法律法規的局限性,支持大膽探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