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9:30:22
12月26日,張近東以“2018蘇寧公益戰略發布——暨27周年公益慶生”作為2017年的收官之作。
2017年,54歲的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過得并不輕松。
這一年,他深耕27載的零售業幾乎成了最折騰的一個行業,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競爭對手咄咄逼人,資本市場狼煙四起,合縱連橫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
在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蘇寧控股集團以4129.5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二,僅次于華為的5215億元。在同時公布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名單中,蘇寧蟬聯榜首。
發力線下,為智慧零售謀篇布局;開疆拓土,強調“服務是蘇寧唯一的產品”;公益慶生,搭起精準扶貧大平臺;建言獻策,始終不忘國計民生……在過去的一年里,張近東掌舵蘇寧這艘民企航母,“堅持”二字依然醒目地寫在他的航行手冊里。
1月1日,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第一家門店在福州開業,對標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這種“超市+餐飲”的體驗式業態,在2017年迎來爆發;
2月,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6大領域布局新零售;
4月,京東掌門人劉強東宣布,未來五年要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
5月,阿里巴巴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8月,阿里巴巴零售通宣布其覆蓋的零售小店數量突破50萬家,未來一年將覆蓋100萬家零售小店,并推出零售通線下項目——天貓小店。
11月,阿里巴巴豪擲224億港幣,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12月,騰訊宣布入股永輝超市和“超級物種”。同月,騰訊、京東和唯品會達成合作。騰訊、京東向唯品會投資總計約8.63億美元,分別持有其7%和5.5%的股份。
從年頭到年尾,零售行業可謂大事不斷。線上線下融合,成為2017年一大趨勢。
業內專家表示,以往二者的融合更多停留在概念上,并且以線下向線上融合為主,2017年則是線上主導線下的融合,相比前者力度更大,涉及融資額也更多。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融合大潮中,眾多傳統電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從線上到線下,傳統電商巨頭都在“補課”。而作為最早倡導O2O零售的巨頭蘇寧,其實已經率先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2009年,當時已是國內規模最大商業連鎖企業、擁有近千家線下門店的蘇寧開始互聯網轉型的探索,在經歷“+互聯網”和“互聯網+”兩個階段后,最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運營,目前在零售行業保持線下第一、線上前三的領先優勢,且線上增速始終遠高于行業。
張近東說,轉型過程中,蘇寧堅定了智慧零售發展方向,其核心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制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這個過程并不容易,非議和質疑一直存在。“當時互聯網和實體幾乎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概念,大家談到最多的詞就是‘顛覆’和‘取代’。”張近東說,他在當時就認為,互聯網與實體并不沖突,關鍵是怎么去運用和駕馭。
“轉型8年,資本市場曾對線上線下融合不認同,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線上,選擇性忽視我們20多年來積攢的線下實力。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評論,蘇寧始終堅持圍繞零售本質主動變革,沒有放棄線下,力排非議走線上線下融合之路。到今天,全行業醒悟過來,都在往線下走時,蘇寧也真正迎來了智慧零售的爆發時刻。”在2017年8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張近東用了這樣一段話來描述蘇寧的轉型過程。
正是基于對線上線下融合的信心,在2017這個大變革的年份,張近東以宏大手筆,部署了蘇寧線下門店擴張計劃:國慶期間,他召集高管團隊在南京總部舉行封閉會議,確定2018年戰略目標:新開5000家門店。
這個數字,幾乎是蘇寧在連鎖時代一年最高開店記錄的10倍。
4個月后,這一目標大幅加碼,在12月19日舉行的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暨合作伙伴簽約大會上,他宣布未來三年要實現15000家店、2000多萬平方米商業實體落地。屆時,蘇寧旗下各種業態門店總數將達兩萬家。
面對300多名地產界的合作伙伴,素以低調著稱的張近東宣稱,零售業正迎來消費升級的風口,互聯網走向線下也給零售業帶來變革和機遇,“這是蘇寧與在座各位(合作伙伴)最大的春天”。
敏銳把握機遇、預見風口,這對一位商業領袖來說十分重要,而在眾人蜂擁而上跟風之時保有一份清醒和堅持,尤為不易。
和他在商戰中的堅持相比,有一件事情,張近東做得更加堅決。
2017年12月26日,蘇寧迎來27歲生日。當天上午,一場簡單的慶生儀式,在南京蘇寧總部舉行。
張近東佩戴紅色圍巾,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等公益項目合作伙伴負責人先后登臺,發布各公益項目2017年成果和2018年戰略規劃。他還帶領公司高管,重溫蘇寧“陽光1+1”社工志愿者誓詞。
不鋪張、不酷炫,低調而厚重的公益慶生方式,已成為蘇寧的傳統和習慣。
早在2006年,張近東便發起成立“陽光1+1蘇寧社工志愿者行動”,號召全體員工每人每年捐出一天工資用于慈善事業,每人每年奉獻一天時間參加社工服務。公司專項設立1+1賬戶,接收每位蘇寧社工愛心捐款。
“致富思源,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企業的責任,更應該變成一種習慣。”張近東表示,推動蘇寧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公益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使命感,希望不斷尋求最有效的方式為有需求的人提供真正幫助。
據他介紹,最近幾年,蘇寧一直把大量精力投入精準扶貧。2015年9月,蘇寧與國務院扶貧辦簽訂“電商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首個與國務院扶貧辦達成扶貧合作意向的電商企業。
在這一框架協議指導下,蘇寧發揮互聯網零售企業優勢,依托線下易購直營店、線上中華特色館、易購大聚會、電商扶貧實訓店等載體,在全國832個貧困縣與地方政府聯合開展扶貧合作。
麻陽冰糖橙、炎陵黃桃、北川蘿卜……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通過蘇寧線上線下渠道熱銷全國。
2017年9月,在貴陽召開的全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經驗交流會上,張近東作為精準脫貧行動的企業負責人,代表蘇寧、阿里巴巴等15家企業,正式宣讀“電商扶貧倡議書”。
兩個月后,首屆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在蘇州舉辦,蘇寧的精準扶貧模式和成績,得到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肯定。
扶貧脫貧,關鍵在人。為此,蘇寧在行業內首創電商扶貧實訓店模式。“雙11”當天,蘇寧首家電商扶貧實訓店在國家級貧困縣河北沽源正式開業,當天通過線上特色館,僅土豆一項就售出30噸。
張近東表示,2018年,蘇寧計劃將實訓店擴展到至少100個貧困縣,實施全方位的就業扶貧、培訓扶貧、業務扶貧和捐贈扶貧,實實在在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認認真真培養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扎扎實實推動貧困縣縣域經濟提檔升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寧正是通過這樣‘造血’的方式,為貧困地區的農戶打造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張近東說。
他表示,隨著企業規模和業務領域的擴大,蘇寧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非常大的變化,蘇寧人做公益的內容和形式,也都發生著非常大的變化,“但是我們堅持公益慶生、反哺社會的傳統卻從未改變。這就如同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蘇寧堅守零售的本質是始終不變的,而這些都是我們創立企業時的初心。”
俗話說在商言商,一個企業負責人考慮問題,更多要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近東則有所不同,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關心國計民生,這要求他必須超越自身利益,從一個更高的視角看問題。
2017年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已經連續第15次參加政協會議的張近東,代表全國工商聯做了題為《大力推動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轉型》的大會發言,談的便是關乎整個行業未來的大問題。
他表示,面對電子商務的分流,傳統大賣場和百貨商場出現閉店現象,而生鮮超市和購物中心卻逆勢發展,越開越多。實踐表明,只有打造與商品屬性最匹配的實體場景,才是最佳的零售業態創新。
張近東指出,未來實體零售渠道的變革,要么是讓實體渠道越來越貼近顧客,要么是讓顧客越來越容易和喜歡接近實體渠道。他明確提出,未來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翻一翻張近東向大會提交的5項提案,你很快便會發現,在零售業變革之外,他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
在一份題為《優化政企資源配置,助力青創眾創發展》的提案中,他呼吁青年創業者更多關注實業,不要陷入投機泡沫,并建議他們不應在一二線城市擠獨木橋,而應將目光放在前景廣闊的三四線城市。
張近東表示,他通過調研發現,近年來,由于創業資源多向一二線城市傾斜,大多數青年創業群體選擇扎堆一二線市場,造成同質化高、成功率低的問題。而三四線城市市場空間大,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制約了雙創項目的發展,導致創業項目少,創新動力不足。
對此,張近東建議為青創企業“量身定制”專項扶植政策,將創業資源向三四線城市傾斜。
而在另一份提案中,他建議將中超逐步擴容至18-20支球隊,中甲擴容至20-22支球隊,中乙擴容至40支球隊。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5年來,張近東累計提交提案70件,涉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為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補貼券”、“利用扶貧政策擴大農村信息家電消費”、“實施家電消費接續政策”、“發展現代流通業”等多個領域。
11月27日,全國工商聯十二屆一次執委會會議在京閉幕,張近東再添一個新頭銜:他與李書福、李東生、梁穩根、雷軍等人共同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這是他時隔五年后第二次當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10年前第一次當選時,張近東有過這樣一段感言,他說:“我希望蘇寧每一名員工知道,蘇寧早已不是某個人的蘇寧,也不是江蘇的蘇寧,而是國家的、全社會的蘇寧,此次我個人當選也是代表企業獲得了國家和社會的認可。”
如今他說:“企業大了是社會的,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不在于自身擁有多少,而在于它能為別人和社會創造多少價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