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港股大時代:24年最重大IPO改革落地(附詳細解讀)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4 21:40:09

每經編輯|張弩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詢總結,IPO新規中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新上市規則將于4月30日生效。醞釀四年之久、也是近24年來意義最為重大的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即將落地。

而在此之前港交所于今年2月23日發布了咨詢文件《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與2017年12月發布的文件的方向大致相同,并進一步細化了“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以及創新產業公司來港第二上市的要求。

新規要點:

1.關于生物科技公司:對于無收入生物科技公司,港交所新增規定,擬上市公司預期市值不少于15億港元,且要符合多項要求。包括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已經通過概念階段進入第二期或第三期臨床試驗等

2.關于同股不同權:欲采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時,相關擬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預期市值不得少于400億港元,如果預期市值低于400億港元,申請人在最近一個財政年度必須錄得10億港元的收益。

不同投票權只可以給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或者上市后的董事。此外,不同投票權不可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

3.關于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創新產業公司:針對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創新產業公司,需在包括在紐交所、納斯達克以及倫交所等地,最近至少兩個財年,有良好的合規記錄,在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時,預期市值最低100億港元。

新規背景:

同股不同權意思是同樣票面值的普通股,投票權卻不相同。全球多家知名企業,包裹Google、Facebook、Visa,還有內地四大科網企業“BATJ”中在紐約上市的百度、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是采用同股不同權。

而之所以同股不同權常見于科網企業、初創公司,主要原因是這類企業創辦之初財力往往有限,通常是通過多輪融資引入財務投資者進行發展,但這樣也導致創始人持有的股權往往會大幅攤薄。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即可以讓創辦人在持股較少情況下,繼續控制公司。

港股歷史上,雙重股權結構曾經風靡一時。但隨著AB股帶來的企業管理亂象,香港證監會正式廢除AB股制度。此后“同股同權”一度被視作香港金融界的核心價值觀。2014年阿里巴巴最終選擇在美國上市,正是由于當時港交所的同股同權限制。

新規解讀:

天風證券認為:港交所改革上市規則執行堅決,同股不同權將吸引更多內地以及國際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拓寬港股市場的資金來源,帶動IPO籌資額大幅上升,重煥港股市場“洼地”新生。

天風證券歸納港股上市的優勢:

1、在港上市費用低:法務、審計等費用平均約為1050-1600萬元,另有1.5%-4.0%承銷費;對比在紐交所上市約需法務、審計等費用人民幣2360萬元及平均6.42%承銷費率。

2、在香港股票獲利只需繳納印花稅(每宗雙邊交易金額的0.1%)。

3、在港上市可以獲得海外資金和內地資金的雙重照顧,北水南下的加持亦是企業赴港上市的考量之一。綜合來看,赴港上市的內地優秀公司、港交所、投資者和內地券商研究團隊四方相互匹配,能更好的展現公司價值。看好“新政策+新經濟+新玩家”下港股有稟賦迎接優質公司赴港上市的新時代。

海證券證券則從經濟變遷、新興產業占比、中國經濟轉型三個角度分析了港股IPO改革:

1.港股上市公司結構變化反映香港經濟變遷。股新上市公司從70年代勞動密集型產業、房地產業為主到80年代服務業大發展,97年回歸后進入中資為主時代,內地金融周期股大量上市,目前新興行業占比低,對實體經濟代表性不足。

2.上市制度改革有利新興產業占比提升。港股目前上市制度對盈利要求比較嚴格,隨著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新興行業占比將提升。

3.上市制度改革有助促進經濟轉型。內地進入經濟轉型“新時代”,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有助促進新經濟,股市對實體經濟的代表性將更強。

港股4月24日收市后召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咨詢總結》新聞發布會上,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回答了在場記者有關本次新規的疑問。

對于新上市規則能夠吸引多少公司來港上市,李小加表示之前已跟不少公司在洽商,相信上市數量不是單位數,期望在夏天前有一定數量公司透過新上市規則上市。李小加還透露,按照新的上市條款提出申請的公司數量肯定會有十幾家,預計至少可以看到數家公司能夠成功上市。對于小米是否會成為首家,李小加笑而未答。

李小加表示,從數量上來說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數量會比較大,但是從規模上來看,可能是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規模會比較大。

關于哪些公司適合同股不同權,李小加表示會按照今日公布的規則和指引來審查確定,今后不再推出新的規則,但將在實踐中積累先例,并為后申請的公司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關于生物科技公司,對生物科技投資者至少是3.75億港元,李小加解釋稱,為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首先市值至少不能少于15億港元,其次公司至少要有25%公共持股,15億港元乘以25%就是3.75億港元。第一總市值不能低于15億港元,你一定永遠要有一個3.75億港元這么一個最小的部分是在公共持股手上,我們就不希望這個股票過多集中在大公司手上,直接可以參與交易的股票要有這么一個最小的規則。實際上我們是很希望公司越大,公共持股的部分也應該越大,但是我們說公司不能少于15億港元,同時不能少于25%的公共持股,所以就出現了3.75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券商研報、證券時報、華爾街見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港交所 IPO 港股改革 生物科技 上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日本乱妇AⅤ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 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a∨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