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31 10:58:1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舉報信中的部分舉報情況得到了復星醫藥的確認,例如“在2016年5月美國FDA現場檢查后,得到了警示信!”復星醫藥稱公司曾于2017年3月發布相關公告。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張海妮
復星醫藥(600196,SH)二級子公司遭舉報事件有了新進展。8月31日早間和8月30日深夜,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以下簡稱重慶食藥監局)和復星醫藥相繼發布最新進展或說明。
此次重慶食藥監局官網發布的舉報信來自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醫工院)內部員工,其稱“我院制藥公司在違反國家藥品生產管理法規方面比長春長生生物有過之無不及”。
舉報信提到了多方面的舉報內容,包括:重慶醫工院存在“幾乎所有生產工藝都沒有根據批準的工藝生產”、“領導帶領員工大量編造生產記錄、檢驗記錄”、“在2016年5月美國FDA現場檢查后,得到了警示信!”“2017年11月美國FDA再次現場檢查,又出現了嚴重違反藥品管理法規的情況,得到了美國FDA給予的最差評價結果(OVI),”、“欺騙上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騙取藥品GMP證書” “主要供應上海中西藥業的產品---阿力哌唑,工藝作了重大改變““ 集中力量做重慶市藥監局的工作,又請吃飯,又送紅包”等行為。
對于上述舉報事件,8月31日早間,重慶食藥監局公開信箱更新了調查進展:我局組織的主要由國家藥品GMP檢查員組成的調查組,正對舉報的問題開展深入調查;駐局紀檢監察組對舉報反映的我局監管人員接受吃請、收受紅包的情況進行了初步核實,暫未發現有違法違紀問題;積極主動與舉報人進行聯系,但發現其所留信息不是舉報人真實信息,目前我們一直未能聯系上實際舉報人。
重慶食藥監局稱,“熱忱歡迎舉報人或知情人士負責任地向我局提供全面、客觀、詳實的證據,我們一定認真核查,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舉報事件發生后,8月30日深夜,復星醫藥也發布了“關于媒體報道的有關情況”的說明。根據公告,重慶醫工院及其制藥公司重慶醫工院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醫工院制藥)主要從事仿制藥原料藥和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歐美及中國的制劑企業。其中重慶醫工院是復星醫藥的二級控股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舉報信中的部分舉報情況得到了復星醫藥的確認,例如“在2016年5月美國FDA現場檢查后,得到了警示信!”復星醫藥稱公司曾于2017年3月發布相關公告。
不過,針對舉報信中提到的“幾乎所有生產工藝都沒有根據批準的工藝生產”、“領導帶領員工大量編造生產記錄、檢驗記錄”,復星醫藥稱,根據醫工院制藥自查,現有產品均根據已批準的工藝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對于生產工藝的調整均經相關藥監部門批準或備案。
針對舉報信中提到的“主要供應上海中西藥業的產品---阿力哌唑,工藝作了重大改變”,復星醫藥回應稱,根據經營的需要,重慶醫工院于2016年向醫工院制藥轉移了阿立哌唑、培美曲塞二鈉產品批件,于2018年轉移了蔗糖鐵產品批件,并已通過藥監部門的現場檢查和批準;醫工院制藥的原料藥阿立哌唑目前在進行工藝變更的申報,2018年提供給上海中西三維藥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僅作為其制劑研究之用。
復星醫藥還稱,重慶食藥監局已就該信件所反映的內容開展相關調查,并已于2018年8月23日對重慶醫工院進行了飛行檢查,飛行檢查的結果尚待結論性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