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6 20:53:43
Wind數據顯示,綠色ABS規模從2016年的67.01億元,到如今規模達到274.43億元,實現了穩步增長。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在債市萎靡的情況下,綠色ABS的大幅增長正印證了資產支持證券可以降低融資門檻、拓展融資方式的優勢”,業內人士表示。
Wind數據顯示,綠色ABS規模從2016年的67.01億元,到如今規模達到274.43億元,實現了穩步增長。另外,8月15日,上交所明確了綠色ABS的相關概念及相應的業務規則,這也是繼上交所推出綠色公司債券后,再次發布與“綠色”相關的固收類品種,因而被業界視為下一個重點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廣泛關注綠色ABS的同時,今日,華泰證券資管在南京舉辦了2018綠色資產證券化論壇,圍繞“綠色金融”、“綠色ABS”展開深入探討,華泰資管人士還向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專門講述了綠色ABS的四大優勢。
據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2017年中國債券綠色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債券市場發行貼標綠色債券2486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加22.72%,且中國發行綠色債券占全球綠色債券總規模的22%。
ABS作為一種綠色金融的創新融資工具,也受到證監會及交易所的大力支持,雖然目前總體規模并不大,但是發展勢頭良好。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數量由2016年的4只上升至10只,規模也從67.01億元上升至146.05億元。進入2018年,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繼續穩步增長,截至今日,今年來已發行9只,規模達61.37億元。至此,綠色ABS總規模達到274.43億元。“在債市萎靡的情況下,綠色ABS的大幅增長正印證了資產支持證券可以降低融資門檻、拓展融資方式的優勢”,業內人士表示到。
從已發行綠色ABS的基礎資產來看,多集中于污水處理費、基礎設施收費權等;從募集資金用途來看,主要投向污染防治、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等綠色項目,但也有部分綠色ABS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償還公司借款等。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以污水處理、垃圾回收、太陽能發電等行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具有現金流穩定、波動性小、可預測期限長的特點,恰恰符合資產證券化對于基礎資產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適宜于開展ABS業務,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甚至被業界視為下一個重點發展方向。
“從ABS發展方向來看,綠色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資金,而ABS作為一種新型債務融資工具在綠色融資方面有著諸多優勢”,鑫沅資產證券化部總經理盧林說到。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為響應國家支持綠色產業發展號召,積極促進綠色金融發展,華泰證券資管在南京舉辦了2018綠色資產證券化論壇,圍繞“綠色金融”、“綠色ABS”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推廣綠色ABS這一金融創新服務。
那么,什么樣的ABS可以被認定為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呢?日前,上交所給出了明確答復。
8月15日,上交所在資產證券化業務申報系統中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化業務問答(一)、(二)》中明確表示:綠色產業領域的基礎資產占全部入池資產比例不低于70%;募集資金投資于綠色項目金額不低于總額的70%;以及原始權益人主營業務屬于綠色產業領域,綠色業務收入占比超過50%,或綠色業務收入和利潤占比超過30%,且70%募集資金用于企業綠色業務發展。符合以上三項條件之一,即可認定為綠色ABS。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了解到,這是繼上交所推出綠色公司債券后,再次發布與“綠色”相關的固收類品種。“隨著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綠色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資金,而綠色ABS作為一種新型債務融資工具在綠色融資方面有著諸多優勢”,業內人士評價到。
另外,華泰證券資管人士專門向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說明了以下綠色ABS的幾項優勢:
第一,融資模式便利,易被市場接受。通過發行ABS的形式可以較快獲得資本市場投資者認可,迅速籌集建設資金。
第二,提供長期穩定、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渠道。ABS募集資金的數量和期限由資產質量和市場共同決定。對于優質的環保項目,ABS產品能夠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第三,有助于提高綠色產業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從資金使用的角度看,由于ABS須對應確定的資產,且需要對相關基礎資產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因此,通過ABS融資更有利于通過社會化監督手段,從源頭確保資金使用到指定綠色項目,大大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更好地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四,降低融資門檻,為環保行業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ABS屬于結構化融資方式,以基礎資產的現金流而非企業整體資信水平為基礎進行融資。因此,可以通過優先/次級結構安排、超額抵押、利差賬戶、流動性支持等方式為產品提供增信,對于中小企業能夠提供有效的融資支持,有助于綠色產業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化解環保項目期限長、投入大等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