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8 22:06:02
面對全球單邊主義盛行的局面,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需要認真思考為什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出現彼此間的不信任。他強調,世界正處在關鍵時刻,需要全球治理,需要讓人們相信多邊貿易是有價值的。多邊貿易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首先需要建立相互信任。
每經記者|胡健 每經實習記者|吳林桐 每經編輯|陳旭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紛起,二戰后建立起來并支撐國際和平、穩定、繁榮70余年的全球治理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全球治理將向何處去?現行全球治理體系需要進行哪些改革,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
3月28日,圍繞這一議題,一場名為“全球治理向何處去:思辨與思變”的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熱烈開辯。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會議伊始,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前特使普拉希米強調,冷戰的思維方式,就是一個國家可以向其他的國家來施加自身的一些想法,這也就是所謂的單邊主義。他認為,現在需要建立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在今后100年,世界都需要這樣一個治理體系。
普拉希米強調,當前的國際制度沒有得到尊重,這就使得單邊主義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為此需要維護多邊主義,同時振興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相信聯合國,相信國際制度、國際機構,但他們往往也認為,這些國際制度并沒有向他們提供全球的公共服務來支持其發展。
而在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也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聯合國和一些國際機構足夠的支持。過去四五十年來,發達國家在國際制度中占主導地位,但這個世紀初開始發生了變化。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發達國家開始不信任國際組織。
劉振民認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為什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出現不信任。他強調,世界正處在關鍵時刻,需要全球治理,需要讓人們相信多邊貿易是有價值的。多邊貿易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首先需要建立相互信任。
“我們要讓所有的人相信,多邊主義全球治理是有價值的,對所有國家都有價值。如果我們要實現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讓每一個國家都不落后,我們需要這種多邊主義,需要全球治理。”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表示,國際金融上有三個支柱,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好的金融秩序對全世界都有益處,包括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金立群表示,現行一些制度其中有的條款依然有效,但有一些確實已經無法再適用于當今的國際關系,需要進行修改和調整。如果發達國家對于現有的國際秩序不滿意,他們有可能會采取一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行為,但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金立群強調,在過去的70年,很多發達國家在某些行業失去了競爭優勢,導致就業率降低,大量就業機會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這是當下一些國家民粹主義盛行的主要原因。但這本身是一個國內政治的問題,只是有些發達國家自身不愿意進行改革和調整。
在談到海外投資等話題時,金立群表示,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到外國去開展業務都必須要理解所在國的文化、人文、歷史等。到海外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要把注意力先放在所在國,一定要遵守該國的法律,不要破壞任何監管規則,要被所在國接受和支持。
比如,亞投行做基礎設施投資的時候,考慮融資項目會有一些條件,比如要符合當地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亞投行不會制造債務負擔,不會使所在國遭遇困境。
分論壇結束后,劉振民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促進國際投資項目可持續發展有兩個難點:一方面在于如何增強投資者信心,不論是公共投資者還是私人投資者,如何調動他們的投資意愿,支持他國建設,這需要更廣泛和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在于各國政府如何營造良好的投資交流環境。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