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2 14:26:09
“當前利率并軌也不宜操之過急,各種可選路徑的條件都還不夠成熟。”7月11日,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指出,目前取消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市場的影響較大。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徐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以來,關于利率市場化也就是“利率兩軌并一軌”的討論始終高溫不退,不過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對此卻持冷靜態度。
“當前利率并軌也不宜操之過急,各種可選路徑的條件都還不夠成熟。”7月11日,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指出,目前取消存貸款基準利率對市場的影響較大。
央行對推進“兩軌并一軌”的態度又如何?在其前面只加了兩個字:穩妥。可見條件不夠成熟,央行也是不會輕易推行的。
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曾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理順資金價格決定機制。
不過市場似乎已迫不及待,今年以來,人們對“兩軌合一軌”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很有呼之欲出之架勢。那么究竟利率并軌需要哪些成熟的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手中拿到的上述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摘要并未說明,不過央行有關報告曾指出,2015年基本取消對利率的行政管理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轉向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
一方面,要推動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根據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各自的利率,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另一方面,要完善央行利率調控機制,疏通利率傳導渠道,提高央行引導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同時,針對個別非理性定價行為進行必要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因此,利率并軌所需條件應至少包含上述幾方面。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指出,雖然利率市場化的大部分任務均已完成,但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存貸款市場利率的并軌仍然存在值得關注的風險。國際經驗表明,大多數國家在實施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或者在利率市場化完成后的五到十年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動蕩甚至危機,并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增長。他強調,對利率市場化可能帶來的宏觀金融風險絕不可掉以輕心,需要認真綢繆未雨。
央行在2018年1月出版的相關書籍中也曾指出,鑒于當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對央行依賴性仍然較高,應積極督促其更好地適應利率市場化環境,進一步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其中提到,存款利率方面,將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提高研究分析能力,綜合考慮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調控導向、本行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要求以及客戶需求等因素,科學合理定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5年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表的《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在闡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時指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貸款、后存款”的順序進行。
連平指出,貸款定價對于銀行來說比較主動。相對于存款來說,資產端對銀行的壓力相對較小。出于這一考慮,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認為貸款定價“換錨”可以先行。貸款定價并軌可嘗試引導LPR與政策及市場利率掛鉤等,推進并軌的同時疏通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渠道。
推進貸款利率“兩軌并一軌”,重點就是培育市場化的貸款定價機制,而不是市場化了就隨意定價。LPR是由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由主要商業銀行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報出的優質客戶貸款利率。2013年10月25日,我國的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LPR現已成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
不過連平指出,在貸款基準利率繼續發揮明確作用的同時,和它差不多的市場利率要培育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后者一定會受到前者的影響和抑制。只有逐步淡化基準利率作用,市場利率才能逐步建立起來,這的確需要一個過程。
也就是說,LPR能完全獨立地真正承擔起市場利率基準角色仍需時日。
連平進一步指出,未來在基準利率逐漸退出的過程中,可由行業協會牽頭大型銀行來完善貸款基礎利率的定價機制,使之更加貼合市場,更加合理和完善,從而形成市場化的貸款利率基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貸款基礎利率(LPR)為4.31%,而央行公布的1年以內貸款基準利率為4.35%,一旦取消了政策利率,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市場化后的貸款利率基準水平,一段時間內或許低于目前的政策利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