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1 23:03:08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呼吁要保護AI,不能把它推到泡沫化或者污名化的地步。“我們不能把AI當神話,因為我們現在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但它并不是有問題,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它確確實實能給行業帶來非常大的變革,所以我們要以平衡心做這件事。”
每經記者|沈溦 每經編輯|宋思艱
風口下的人工智能有多受關注?10月21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分論壇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天現場座無虛席,甚至整個場地后端都站滿人群,一度還因為場地爆滿而出現排隊等候進場的情況。
“人工智能”分論壇吸引到眾多關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沈溦 攝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等一眾業內科學家及專業人士參與分享討論,就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實體經濟等問題進行探討。其中,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直言,AI應用實際上非常難,要能依托生產的業務方,要業務方全力支持,真心真意合作,否則做不好。
本場論壇以開啟智能經濟新時代為主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正在逐步深化。
陳肇雄表示,從產業特點來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人工智能專用芯片、核心算法等領域不斷產生新突破,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技術日趨成熟,智能手機、安防監控、自動駕駛、智能裝備等領域技術創新活躍。
據悉,截至2019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1200家,位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表示,所謂智能經濟應該是更高質量的數字經濟的版本,是一二三產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它的載體可能也是各種各樣在數字經濟上的處理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滲透至跟實體結合的技術。下一階段,吳朝暉認為,人工智能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當中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下一個十年,應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是熱點。
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峰則分享了對人工智能如何推動經濟智能化的觀點,“如果想讓人工智能能更快地、更有效地助力經濟的發展,需要讓人工智能真正像工業大生產的方式進入各行各業的生產環節,進而推動整個生產力的進步,也推動社會的進步。”
他表示,工業大生產的技術有非常強的通用性,另一方面這些技術也呈現出一些顯著的特征,比如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所以,他認為一個技術有很強的通用性,它可以影響各行各業,同時具備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的特征,它就具備了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的一些基本前提。
王海峰透露,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研究已經初步具備工業大生產階段的要求。一方面,相關研究技術逐步形成軟硬一體的平臺;另一方面,一些技術也逐漸具備了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的特征,而且已經開始應用于各行各業,顯示出通用性。
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同時,受關注是好事,但在場的嘉賓分享中,對風口下的行業發展仍提出許多冷靜的思考,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就表示,中國的數字經濟對工業的滲透率只有17%,遠低于德國、韓國、美國40%以上的水平。“所以,人工智能要和數字經濟結合起來,催化數字經濟怎么向工業部門加速滲透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潘云鶴表示,通過團隊分析發現人工智能要和工業相結合,光靠智能制造是不夠的,它還有很多層次。比如生產智能化、生產管理智能化、企業經營管理智能化、產品創新智能化、供應鏈智能化、經濟調節智能化等。在這諸多層次中有部分已經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也有許多層面需要進一步努力。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則在發言中呼吁要保護AI,不能把它推到泡沫化或者污名化的地步。“我們不能把AI當神話,因為我們現在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但它并不是有問題,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它確確實實能給行業帶來非常大的變革,所以我們要以平衡心做這件事。”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也直言,AI的應用實際上非常難,因為它想要做的事情太大了,它要對原來的生產做重構,比互聯網要大很多。所以,要做好這件事情一定要對原來的生產環境、生產流程非常了解,要能夠依托生產的業務方,一定要業務方全力支持,真心真意合作,否則做不好。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