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0 00:58:51
據《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于美東時間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歲。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吳永久
據《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于美東時間周一(2019年12月9日)去世,享年92歲。此前媒體報道稱,沃爾克多年來都在與前列腺癌做斗爭。沃爾克曾在吉米·卡特和羅納德·里根兩人總統任內擔任美聯儲主席,以超過22%的利率克服了高通脹,雖然他的政策也對當時的美國制造業、農業和房地產業造成了沉重打擊,但同時也引領了美國近20年的經濟擴張。
此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后沃爾克還領導了奧巴馬政府的經濟復蘇顧問委員會,并推動創造了與之同名的“沃爾克規則”,該規則旨在防止商業銀行使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于衍生品、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
因為生前身高超過兩米,沃爾克也常常被人們稱為“高個子保羅”,他常抽廉價的雪茄,穿著一身舊西裝,由于說話時帶著低沉的聲音,他常常營造出一種讓美國國會議員甚至總統都感到恐懼的神秘感。1979年8月他被時任美國總統卡特任命為美聯儲主席,1983年再次被里根提名,并在喬治·H·W·布什總統任期內繼續擔任美聯儲主席至1987年8月。
其實在首次被提名為美聯儲主席之前,沃爾克便在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就未來的經濟穩定而言,(通脹)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最嚴重的問題,并會造成最嚴重的衰退。”
1965年,在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總統的領導下,美國的通脹僅為1%,而15年后——1980年3月,美國的通脹便飆升至14.8%。為了遏制物價上漲,沃爾克領導的美聯儲上調了聯邦基金利率,并收緊了貨幣供應。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用來向其他存款機構提供隔夜貸款的利率在1981年7月達到創紀錄的22.36%。(相比之下,從2008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金融危機及后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是不斷降息直到0~0.25%區間)。其實,在上任美聯儲主席后不久,沃爾克將貼現率上調了0.5%,這在今天仍被認為是相當大膽的政策調整。
沃爾克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紅框)聯邦基金利率走勢(灰色區域為美國經濟衰退的時間)。(圖片來源:macrotrends)
沃爾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改變那些認為價格將繼續快速上漲的人的預期,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沃爾克在1981年9月告訴全美記者俱樂部時表示:“我們正在應對幾十年來形成的通脹勢頭,以及這種通脹勢頭形成的思維和行為。大約有一半的勞動力,也就是35歲以下的人,在他們的工作經驗中從來沒有經歷過價格穩定。我們已經習慣了與通脹共處。”
在沃爾克領導的美聯儲將利率上調至22%后的兩年內,美國的通脹降至了3%以下,結束了這段被稱為“大通脹(Great Inflation)”的時期。盡管如此,超高的利率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經濟陷入衰退。1981年~1982年,美國經濟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1982年美國的失業率一度達到10.8%,在當時創下1940年來的最高水平。
1982年初,美國一家名叫“田納西專業建設者”(The Tennessee Professional Builder)的出版物還發布了一張沃爾克的“通緝”海報,指責他和美聯儲“有預謀地、冷血地謀殺了數百萬計的小企業。”一些農民甚至用拖拉機封住了美聯儲的總部。后來的沃爾克也承認了他所犯下的錯誤,在1987年接受路透社采訪時,他表示,“如果可以的話,我會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抑制通脹)。”
但隨后美國經濟的增長和長期牛市,與沃爾克奠定的基礎密不可分。前圣路易斯聯儲行長威廉·普爾(William Poole)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沒有他(指沃爾克)在貨幣政策上的大膽變革,以及在痛苦的幾年中堅持下去的決心,美國的經濟當時就會螺旋式下滑。沃爾克扭轉了之前任美聯儲主席的錯誤政策,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長期經濟擴張奠定了基礎。”
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亞瑟·萊維特(Arthur Levitt)在2004年的傳記《保羅·沃爾克:金融傳奇的創造》(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的前言中寫道:“沒有保羅·沃爾克的堅韌和勇氣,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打破1970年代困擾美國的不斷上升的通脹和不斷下降的生產率。”
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沃爾克的抑制通脹的貨幣政策,為那之后穩定的經濟增長和長期的牛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9月5日,沃爾克出生于新澤西州,在1949年以優異的成績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來還獲得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并于1952年成為紐約聯儲的經濟學家。隨后,沃爾克還在大通曼哈頓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工作,1969年~1974年間,沃爾克還擔任理查德·尼克松政府負責國際貨幣事務的財政部副部長。
隨著失業和通脹的增加,市場對美元的需求明顯減弱,1971年美國經濟處于危機模式。沃爾克生前也曾是白宮的經濟顧問之一,他還與包括前美聯儲主席亞瑟·伯恩斯(Arthur Burns)和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ally)在內的諸多官員制定了“尼克松沖擊(Nixon Shock)”政策——他們單方面取消了美元兌黃金的掛鉤,有效地結束了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此外,為了抑制通脹,他們還實施了為期90天的工資和價格凍結,這也是當時第一次在非戰時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控制。
沃爾克于1974年離開美國財政部,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伍德羅·威爾遜學院(Woodrow Wilson School)的高級研究員。在尼克松1974年8月辭去總統一年后,沃爾克重返美聯儲,擔任紐約聯儲行長,在那里他主張限制貨幣政策。沃爾克對通脹的擔憂對美聯儲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從美聯儲離開后,沃爾克成為了沃爾芬森投資公司(Wolfensohn & Co.)的董事長。然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沃爾克又“重出江湖”,在2009年~2011年期間領導了奧巴馬政府的經濟復蘇委員會。他當時批評了各大金融機構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呼吁限制美國當時最大的幾家銀行的規模。因此,沃爾克在后來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的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的創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項規定旨在防止商業銀行使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于衍生品、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