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藍皮書:產業扶貧資金存“趴賬”現象,應避免過于分散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7 20:59:41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旭    

12月27日,吉首大學、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連片特困區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8~2019)》(以下簡稱報告)。

藍皮書發布會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攝

報告指出,產業扶貧肩負著貧困地區“一次性扶貧”向“可持續性扶貧”邁進的重要使命,既要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突出比較優勢、增強市場適應性和競爭性,更要探索扶貧產業的健康運營機制,凸顯扶貧產業的益貧性。

報告主編、吉首大學教授游俊建議,要創新產業扶貧資金使用方式,發揮好現有產業的扶貧效應。產業扶貧資金占扶貧資金比重很大,約占五至七成,同時資金“趴賬”現象也最為嚴重,原因在于產業扶貧難度大,不敢輕易決定發展什么產業。

游俊對原因進行分析時表示,一是有些產業風險太大,怕花錢打水漂;二是有些產業門檻高,貧困戶干不了;三是產業扶貧責任主體過于下沉,貧困村村干部或駐村干部的產業發展能力有限。

要解決資金“趴賬”問題,游俊認為,提升產業扶貧資金使用效率是提升產業扶貧成效的前提。

具體而言,要走出“產業扶貧資金用于新開發扶貧產業”的認識誤區,對于已有一定發展基礎的產業,只要其達到帶動貧困戶的要求,具有較強的包容性、益貧性,便可給予扶貧資金的支持。事實上,現有產業仍有很大的產業扶貧潛力可挖,應充分發揮其扶貧帶動效應。

游俊表示,要避免將產業扶貧資金層層分解、層層下撥,過于分散使用,而應以縣為單位建立產業扶貧基金,在全縣范圍內競標使用,將資金使用權利與減貧責任、脫貧任務緊密掛鉤,遵循產業發展的市場規律,發揮現有產業、市場主體的產業發展比較優勢。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產業扶貧 連片特困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AV福利无限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 香蕉香蕉永久免费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 | 五月婷婷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