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0 11:29:28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1月20日,國新辦就2019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年初,我們確定的預期目標是5.5%到6%,現在我們在這個區間的中位。”
苗圩指出,從總體來看,工業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工業經濟的發展還出現了不少可喜的變化。
苗圩強調,多數行業保持了平穩增長。2019年,在41個工業大類的行業當中,有20個行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回升,前11個月,28個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是增長的。
并且,新動能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數據顯示,2019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8.8%,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像城市軌道車輛比上一年產量增長了32.6%,像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比上一年增長了26.8%。
此外,市場預期有所改善。12月份制造業PMI達到50.2%,連續兩個月處于擴張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苗圩表示,展望2020年,工業發展面臨著不少困難和風險挑戰。從國際上來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的產業鏈都面臨著重構,世界經濟進入下行期的可能性在增大。從國內來看,我們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三期疊加”的影響還在持續深化,工業穩增長的壓力依然很大。
但他同時指出,支撐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有力因素依然很多。
苗圩表示,我國經濟仍處在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我國工業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還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新型基礎設施,還有深化改革開放、充足的政策空間都將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發展的韌性。
苗圩指出,我國還有“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些都增強了應對內外部沖擊和挑戰的韌性及回旋余地,也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苗圩來看,外部環境的優化也激發了實體經濟活力。振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政策的效益還在逐步顯現。另外,各級政府不再盲目求高求快,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將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此外,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將增添新動力。苗圩表示,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斷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加快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將不斷釋放強大的發展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