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深圳40年?成就綜述丨深圳40年再出發:從中國硅谷,到雙區標桿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4 20:09:31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深圳未來的發展是要成為我國眾多城市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市與農村和諧發展、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無縫對接的最佳樣本”。

每經記者|任芷霓    每經編輯|魏官紅    

____________________-50071276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轉眼間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年來,深圳對于自己的定位,日漸清晰起來。

發展的前30年,制造業是這片土地上的主題,工廠林立、機器整日轟鳴,在“世界工廠”年代,深圳是典型;發展的后10年,深圳決心一舉轉變發展模式,引入新興產業,“中國硅谷”逐漸成型。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兩份文件先后出臺,讓深圳成為了帶有“雙區”印記的標桿城市。

背負著國家重托的深圳,對于未來發展又有了新的方向。

新目標:全球標桿城市

《意見》指出,深圳未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在5年規劃的目標中,《意見》為深圳定下了幾大考核方向: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在這幾個方向中,研發投入與產業創新是深圳一直以來的優勢科目,有著“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居世界前列,根據統計局數據,2013年~2017年間,深圳研發支出年均增長14.9%,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67%提升至2017年的4.35%。

從發明專利數量上也可見一斑。2020年4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深圳市知識產權局)公布了《深圳2019年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9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達261502件,同比增長14.3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6051件,同比增長22.25%,授權量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第二名,僅次于北京。

深圳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硅谷”,正是因為其本土企業有著持續不斷的創新動力。深圳曾有一組“六個90%”數據,為深企提供了精準的畫像,分別是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產生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以及90%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

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達志認為,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應繼續保持“六個90%”的創新方式和創新源頭,一方面通過激勵制度加強企業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另一方面,迅速補充城市知識創新體系的缺陷與不足,加快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的關聯效應并實現大科學的布局。

深圳作為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在經濟發展上保持了領先勢頭,但在城市文化和公共服務方面,相較老牌一線城市還有差距。

在2019年召開的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上,深圳提出“五個率先”,其中就有“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以及“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

深圳市長陳如桂表示,要重點抓好與城市發展、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創業就業、吃住行學、生老病死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務,讓市民更有自豪感、獲得感、幸福感。

新模式:城市群合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深圳與周邊城市的關系不甚密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深圳開始加強與省內城市的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例如深圳與汕尾成立了深汕特別合作區,近期又強化與河源的合作,建立深河特別合作區,讓飛地經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建設重要節點城市,發展特色城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林江認為,深圳帶動其他城市快速發展需要滿足三大條件:一是要讓深圳的新型發展模式得到相關城市的認同和感知;二是深圳的經濟腹地有限,需要與城市建立融合關系而非競爭關系,實現互利多贏格局;三是深圳要將自貿區所形成的一些創新成果在珠三角眾多的民營企業中應用。

今年7月,中共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指引,提出深圳計劃從8個重點領域發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分別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深圳國際化水平。

其中,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及基礎建設互聯互通都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配合。“例如深圳要把地鐵和其他軌道交通的規模做大、效益突出,如果離開了東莞和廣東等城市,也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需要深圳與周邊城市實現融合發展,憑深圳單打獨斗收效甚微。”林江告訴記者。

深圳40年,核心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發展科技金融,彌補深圳科技人才、科技研發機構不足的短板,并敢于用制度創新來推動科技創新,再用科技創新所累積的城市資源不斷提升深圳的城市定位。林江稱,“深圳未來的發展是要成為我國眾多城市之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市與農村和諧發展、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無縫對接的最佳樣本。要實現上述目標,深圳需要突破現有的發展模式,在灣區建設背景下,在將港澳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經濟特區 中國硅谷 產業創新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成人Av电影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