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3:58:37
8月23日,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下,由華僑城集團主辦的“走進新國企——2020華僑城文化旅游節歡樂港灣繁星音樂節媒體沙龍”在深圳寶安歡樂港灣舉行。
由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旅游報社、央廣網、廣州日報社、南方日報社等媒體代表及行業專家等組成的50余人參訪團深入走訪華僑城集團旗下深圳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親身體驗項目帶來的濱海休閑新生活,見證華僑城遠拓灣區、助力深圳“雙區”建設的創新成果,并通過主題分享、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討華僑城在“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下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新作為。
“不愧是港灣顏值擔當,‘灣區之光’摩天輪真的很震撼、很吸睛,很想看到它亮起燈轉起來的樣子。”活動當天,屹立在歡樂港灣高達128米的“灣區之光”摩天輪吸引了眾多參訪團成員的目光。
歡樂港灣項目位于深圳寶安中心區南部濱海地帶,占地38萬㎡,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節點。作為華僑城布局深圳西部片區的重點項目,歡樂港灣匯聚優質資源,以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和高質量的建造水準,建設獨具海濱特色的現代化濱海城區,打造“城市公園綜合體”典范,助力大灣區步入國際濱海城市新時期。
作為“國際灣區之心濱海生活創想地”,歡樂港灣開啟了深圳濱海生活3.0時代。在自然、親海的基礎上,歡樂港灣將優質的濱海資源融進都市日常生活,以細膩的藝術之“手”雕琢出一個集文化旅游、藝術體驗和科技創新于一體的濱海生活新中心。通過將綠色走廊等開放式自然景觀與多首層的商業空間完美結合,鏈接城市濱海長廊、多樣主題廣場等公共空間,歡樂港灣實現了休閑、娛樂、旅游、購物、文化藝術等多元業態的有機結合,為市民帶來了“濱海趣生活”的全新體驗。
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以“深圳西部海岸線上都市旅游新名片”和“國際化濱海城市新地標”的項目定位,賦能寶安建設“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深圳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深圳華僑城酒店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滔介紹道:“歡樂港灣項目不僅是寶安中心區發展灣區經濟的戰略核心,也是深圳西部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備受矚目的城市新名片。今天正式和大家見面的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對標世界一流標準、國際化水平,既是造福寶安市民的工程,也是華僑城集團獻給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濱海禮物。”
隨著深圳城市中心不斷西移,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寶安日益走到舞臺中央。華僑城集團旗下深西集團作為華僑城在深圳西部進行綜合旅游開發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平臺,依托華僑城的資源優勢與項目開發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專業能力,在寶安中心區先后布局歡樂港灣、會展灣、濱海廊橋等多個項目,塑造華僑城在寶安“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美好生活樣板,助力深圳城市品質與形象的全面提升。
此外,將為深圳市民煥新濱海文化藝術體驗的歡樂港灣繁星音樂節系列活動也在當天正式啟動。作為2020華僑城文化旅游節華南分會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繁星音樂節系列活動將從8月底持續至“十一”黃金周,與華僑城創意文化園T街創意市集、深圳歡樂海岸微風夜市等一系列精彩的文旅節活動一同豐富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繁星音樂節為起點,更多創意文化活動將在歡樂港灣誕生,華僑城對這座城市的無限創想,將“讓城市文化生活更美好”。
“深圳即將迎來全新的都市文旅商娛大消費時代。”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觀點,“深圳是一個極具增長潛力的城市,尤其是在‘雙區’驅動戰略提出的當下,深圳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文化旅游作為最令人期待的‘第三空間’、具有多元化高消費模式和強拉動效應的產業,在未來40年將發展成為建設深圳的一大排頭兵。”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新起點,華僑城主動承擔縱深推進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使命,以實際行動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有關要求,搶抓“雙區”政策機遇,將自身產業發展融入“雙區”建設大格局。在深圳,華僑城正重點推進以深圳華僑城旅游度假區提升改造、東部華僑城旅游度假區提升改造、甘坑新鎮、大鵬所城、光明小鎮等為代表的“8+1”重點項目建設,為深圳“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貢獻央企力量。
憑借深耕文化產業30余年積累的優勢和經驗,華僑城將在甘坑客家小鎮導入IP文創產業和VR內容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通過產業園區和旅游、市場、金融互動,集聚上千家創新文化科技企業,在未來十年逐步形成GDP超千億的城市級新型城鎮,拓展中國企業進入城鎮化領域的新路徑。
與充滿創意文化味的甘坑客家小鎮不同,華僑城布局珠三角的另一個新型城鎮化典范——光明小鎮,則別具田園詩意。秉承“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展示文化”的發展理念,華僑城以現代農業為基底、以旅游為引擎、以文化為補充、以科技為手段,將把光明小鎮打造成為集都市農業、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和運動生活于一體的國際知名生態農業旅游小鎮,為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市場需求與消費旺盛的深莞交界地帶帶來高品質、大品牌的城市旅游項目,進一步完善大灣區“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發展版圖。
遵循“一個基地,兩翼發展”的區域布局方針,從深圳的“總部基地”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西兩翼”,華僑城把區位優勢轉化為區位責任,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了廣泛而堅實的布局。當前,華僑城在大灣區推進的項目共約30個,涵蓋主題公園、自然景區、田園綜合體、文化旅游小鎮等10余個類別,項目分別位于廣州、佛山、中山、江門等13個大灣區及廣東省的城市,完成大灣區9大城市全覆蓋,并與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鏈,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實現新一輪的產業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開放、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國家經濟增長重要引擎,其地緣優勢體現在地理整合、人文整合和系統整合三方面,這使得大灣區自然旅游資源豐富、人文資源薈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呈多元化趨勢、新興業態不斷涌現。2019年9月,佛山順德歡樂海岸PLUS正式開業,作為《綱要》發布后華僑城在大灣區落地的首個、也是大灣區規模最大的城央文旅綜合項目,順德歡樂海岸PLUS以鮮明的文化引領與文化融合、開放多元的業態規劃與布局、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發展模式、創造多元體驗的豐富業態、打破產業邊界推動產業升級等諸多創新嘗試,為完善佛山文旅產業發展體系,推動佛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此外,在廣東東南部的海濱小城汕尾,基于鄉村田園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華僑城發揮文化旅游開發優勢,積極參與當地美麗鄉村建設,使得陸河螺溪谷舊貌換新顏,成為鄉村出游的新晉網紅打卡地;在“珠西門戶”江門,依托古勞水鄉完整的嶺南水鄉基底,華僑城將充分應用文旅融合、新型城鎮化等經驗優勢,將其打造成為最美南國水鄉、生態旅游標桿。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華僑城以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為深圳獻禮。未來,華僑城將繼續秉承“優質生活創想家”的使命,主動踐行央企責任,發揮文旅龍頭企業的資源優勢和示范作用,持續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增添強勁動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