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9月社融超預期!新增人民幣貸款1.9萬億 央行:應允許宏觀杠桿率階段性上升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4 23:06:45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段煉    

10月14日,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前三季度金融數據統計發布會。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2.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0.23萬元億,同比增長8.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個和4.7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9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3.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億元。此外,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是280.07萬億元,同比增長13.5%,這個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

人民幣貸款方面,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

M2增速反彈:環比回升0.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9月末,M2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4.7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8.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前三季度凈投放現金518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9月M2增速較前兩月明顯回升。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信貸投放力度加大提升了貨幣派生能力,本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9萬億元,明顯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財政存款支出力度加大,本月減少8317億元,較去年同期多減1291億元,貨幣投放力度加大。”

“直接原因是季末財政支出力度加大,財政存款大幅下降”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9月M1增速續創新高,體現經濟修復進程較快推進,各類市場主體經營活動趨于活躍。另外,9月房地產市場仍處高位運行階段,調控政策收緊尚未對M1增速起到明顯拖累作用。

9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1.9萬億元

數據顯示,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6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與上月末持平,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9萬億元,同比多增2047億元。

從結構上看,企業貸款較上月有明顯增加,居民貸款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數據顯示,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同比多增2.63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12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5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7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25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36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720億元。

受疫情沖擊影響,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大了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此前提出金融機構要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而前三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速穩中上升是否會抬升宏觀杠桿率?

對此,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受疫情影響,宏觀杠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2017年我們提出了穩杠桿政策,此后穩杠桿政策還是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同時存量的債務風險也得到了有效和有序的釋放。今年情況特殊,應該說前期的工作都對今年實體經濟增加新增債務創造了條件和空間。”

阮健弘指出,2017年至2020年年均宏觀杠桿率增幅為8.1個百分點,2008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是11.4個百分點。她認為:“這說明當前的特殊情況,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杠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該政策現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效率已經明顯提升。更突出的體現就是國民經濟穩步恢復,二季度當季GDP的增長已經實現了正增長,我們預計三季度GDP的增速會進一步的提升,這也為未來更好的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的水平創造了條件。”

社融超預期:9月社融新增3.48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方面,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9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3.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億元。

從結構上看,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69萬億元,同比多增2.79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3052億元,同比多增3863億元;委托貸款減少3190億元,同比少減3264億元;信托貸款減少4137億元,同比多減305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676億元,同比多增1.09萬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4.1萬億元,同比多1.65萬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73萬億元,同比多2.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099億元,同比多3756億元。

此外,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是280.07萬億元,同比增長13.5%,這個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

會上,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社會融資可以說結構優化、總量增長。”她進一步將此概括為三大特點:一是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69萬億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萬億元的水平。這個是比上年同期多增了2.79萬億元。

二是實體經濟從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獲得的直接融資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企業債券凈融資是4.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了1.65萬億元。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是6099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億元。

三是金融體系配合財政持續發力,政府的債券融資力度大。前三季度政府債券凈融資是6.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4萬億元,其中國債的凈融資是2.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7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凈融資是3.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13萬億元。這也是前三季度社融增量變化的重要結構性特點。

下階段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下調法定準備金率、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等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投放長期、中期和短期流動性,人民銀行三次降準,共釋放長期流動性1.75萬億元。關于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導向、降準空間及利率走勢,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給出了答案。

孫國峰表示:“我國經濟運行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期,貨幣政策堅持穩健取向不變,更加靈活適度,更加精準導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維護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平衡好內外部均衡,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關于未來的利率走勢,他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經濟復蘇態勢良好,人民銀行的政策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保持穩定,市場利率圍繞人民銀行政策利率運行,利率水平與當前的經濟基本面總體是匹配的。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根據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貨幣環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社融 央行 金融數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 | 新sss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