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9 16:08:58
某資深游資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今年極端分化行情下,游資圈現在很多資金都會選擇具有核心大邏輯的趨勢票反復做,趨勢票可以買到更多的量,今年上半年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市場風格的轉變,轉變為游資主導的科技行情。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A股市場游資一直是一個神秘的群體,在行情好的時候,絕大部分游資對漲停板的強勢出擊,會使得游資的資產在短時間內出現難以想象的爆發式增長。在去年機構抱團的背景下,游資打板曾出現短暫低迷,不僅打板次數減少,就連參與資金也出現銳減,一些頂級游資在龍虎榜上銷聲匿跡。不過今年以來,市場風格出現轉換,“小票”行情再起,涌現出不少超級妖股。此前低迷的頂級游資席位再度活躍起來,近期極端分化的行情對于游資來說可謂是如魚得水,尤其是近期的科技股行情下,鋰電、光伏、芯片領域超級牛股不斷,其背后游資功不可沒,似乎游資正奪回市場主動權。
近期一個段子火爆全網,“白天上海機場的工地上,我坐在三一重工的挖掘機上,激情地鏟著海螺水泥,車里吹著格力電器的空調,心中對未來充滿了新希望。下班后路過永輝超市,買了一包克明面業的掛面,回到租住的萬科地下室,用美的電器燃氣灶煮了一碗面,再加一點中炬高新醬油拌一拌就吃了起來。這時收到順豐快遞小哥送來的中國平安保單,上面竟然寫著恒瑞醫藥的產品無法報銷,再看到隔壁老王喜提比亞迪的喜悅,頓時心中五味雜陳,隨手用中順潔柔的紙巾擦了擦眼淚,喝了一瓶伊利乳業牛奶,這時收到公司微信,明天去美年健康體檢。”
雖然是段子,但是也把近期A股市場的極端結構性行情演繹得淋漓盡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單梳理發現,近期A股市場結構化特征明顯,去年機構抱團的核心資產今年跌跌不休,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平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自去年11月底創出93.22元的高點后便一直跌跌不休,今年以來合計下跌30.65%,其中在今年一月份下跌9.23%,三月份下跌7.73%,四月份下跌6.21%,6月份下跌10.47%,其中在7月份更有加速調整跡象,截至目前最新股價不足60元。在漫漫跌途中,不僅大股東減持,連堅守十年的平安鐵粉、私募大佬李馳,也自曝清倉平安了。
另外作為高端制造的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在去年取得了超強的業績表現,不過今年以來呈現陰跌的模式,公司股價從高位的49元下跌到目前的25元左右,幾乎腰斬。同樣的海螺水泥也是如此,從高位的61元下跌到目前的38元附近。新華保險也從高位的70元左右回落到目前的44元左右;另外格力電器今年以來下跌近17%;而作為醬茅的中炬高新今年更是下跌43.79%;此外恒瑞醫藥今年以來下跌34.25%。
十年中國平安的鐵粉李馳的“叛變”,他近期更是換到了新能源賽道,其近期公開表示,這次新能源板塊的漲法與漲勢,在形態上會像2009年后的騰訊,在現在的基礎上再上漲1倍,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這些板塊目前的風險較小,而且市場空間巨大。雖然前期漲幅已經很高了,但其認為目前市場到了“專治各種不服”的階段。就是說,你認為便宜的股票,它就不漲;你認為貴的股票,不敢進了,但它就漲給你看。
大連道合投資投研部馮弢告訴記者,機構抱團股在今年陰跌不止,主要還是一些股價經過大幅上漲,已經大幅透支未來估值的品種。這些品種的調整背后還是估值和成長不匹配。今年主要是以科技股為代表的“小票”行情,涌現出不少超級妖股,而科技股在去年抱團股上漲過程中經過較充分調整,估值合理。隨著缺芯、新能車銷量不斷超預期等情況出現,行業景氣度快速上行,使得公司股價出現了雙擊,雖然有游資助推的原因,但長期資金的看好和鎖倉也是重要原因,其中也有著很多的基本面因素。
去前年機構主導的白馬行情,機構抱團樂開花,而7成個股卻持續下跌。散戶基本屬于賺了指數,但是沒有賺錢。在當前的結構化行情中,和去年機構抱團不同的是,參與的主角卻變了,在極端分化行情背景下,這次行情卻不是機構抱團的“菜”,游資奪回市場主動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的十大妖股是:服裝板塊的錦泓集團,4月20日到5月12日期間,連續11個漲停,累積漲幅達185%;白酒板塊的巖石股份,上半年最大漲幅341%;醫藥的熱景生物,4月中的14個交易日里累積漲幅345%;數字人民幣概念的楚天龍,3月22日上市后,連續17個漲停,短暫調整后又繼續上攻,相較4.62元的新股發行價,33個交易日里最高漲幅902%。鴻蒙系統概念的潤和軟件(23個交易日暴漲342%),碳中和概念的南網能源(較新股發行價1.40元,42個交易日最高暴漲980%)、順控發展(較新股發行價5.86元,22個交易日最高累積暴漲916%),新能源汽車的小康股份(今年1月中旬以來,最高累積漲幅500%),*ST眾泰今年1月中旬來,最大漲幅600%多;以及芯片半導體板塊的明微電子(上半年最高漲幅超400%)。
今年2月23日,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指出,“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投資者把握好疫情后消費、周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從板塊來看,也驗證了黃燕銘的“新抱團”將成為常態的觀點。
結構性的行情演繹出了不同特征,今年上半年生物醫藥、白酒、醫美等板塊表現突出;到了下半年,隨著疫情的緩解,以鋰電池、芯片半導體等行業又成為了行情的主角。而在今年來的幾大賽道中,生物醫藥、碳中和、醫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白酒等板塊成為超級牛股集中營。
A股從不缺少炒作之風,妖股卻從未缺席過。今年上半年,就已經跑出了多只5倍股,并且機構資金也參與其中。對此某資深游資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今年極端分化行情下,游資圈現在很多資金都會選擇具有核心大邏輯的趨勢票反復做,趨勢票可以買到更多的量,今年上半年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市場風格的轉變,轉變為游資主導的科技行情。雙創(科創板+創業板)因為交易制度的優勢,20%的漲跌幅,更適合游資的博弈,比如華為鴻蒙系統的潤和軟件短期股價漲幅巨大。
據Choice數據,今年上半年機構專用席位合計上榜6842次,成交金額2674.6億,買入次數4622次,平均單次上榜動用資金3909萬。而在去年同期,機構專用席位合計上榜5537次,成交金額1656.7億,單次平均動用資金2992萬。無論從成交金額,還是上榜次數,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出現了大幅的增長,其中上榜次數增長23%,成交資金增長61%。
從實力游資來看,今年上半年,深股通席位仍然是實力游資第一名,合計上榜992次,合計成交1919.6億。去年上半年,深股通席位合計上榜1024次,但是成交金額1000億,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幾乎增長翻倍。今年上半年東財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上榜2973次,合計成交金額539億。去年上半年東財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上榜2789次,合計成交金額472.3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