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4 21:53:35
10月13日,滬蘇同城互聯互通項目簽約儀式在蘇州舉行,上海機場集團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機場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正式啟動。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蘇州“梅友”機場,先添了座航站樓
打造標桿 上海機場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啟動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10月13日,滬蘇同城互聯互通項目簽約儀式在蘇州舉行,上海機場集團與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機場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正式啟動。
上海擁有我國知名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年客貨吞吐量居全球城市前列。為貫徹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增強滬蘇同城互聯互通水平,上海機場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打造蘇州城市航站樓,作為上海機場異地城市航站樓的標桿項目。
蘇州城市航站樓選址于蘇州金雞湖畔天幕街區的核心位置,城市航站樓可提供購票、值機、行李預安檢、行李托運、貴賓休息和貴賓通道、行李“門到門”等服務,旅客通過公交巴士、定制包車、高鐵、自駕等多種交通方式抵達上海機場后,無須提取行李,可通過快速通道便捷到達登機口。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上海機場將開發“數字+”“智慧+”應用平臺,方便旅客預約服務,了解旅程信息動態。除了機場功能外,城航樓還將開發購物、辦公、休閑等多項服務,優化蘇州旅客的乘機體驗。
解讀:早在今年6月,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的相關情況時,就曾提到將鞏固提升上海航空樞紐核心地位,支持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研究上海機場在蘇州、嘉興等地建設虛擬航站樓。
蘇州被公認為是與上海關系最“親密”的城市之一,昆山、太倉、吳江等多個板塊和上海接壤,具有與上海同城化發展的優勢條件和潛質。此次項目啟動,亦被認為是“滬蘇同城化”又一項重大舉措加速實施,有助于提高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對蘇州地區的服務能級,推進上海與蘇州工業園區在交通、物流、商旅、會展等領域的更深度融合發展。
不過,網絡上也有不少聲音認為,蘇州的發展受到上海諸多“限制”,比如蘇州機場。此次項目官宣后,不少當地網友留言詢問,蘇州機場還會建造嗎?關于這個問題,恐怕還要再多些耐心。
今年4月江蘇省發改委曾回應,鑒于蘇州周邊地區的軍民用機場密集,空域資源緊張,軍民航飛行矛盾較大,建設蘇州機場存在較大難度,目前仍處于研究論證階段,“十四五”時期恐難開工建設。
科技部:支持深圳深度參與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研布局
10月14日上午,國新辦就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一周年主要進展成效情況舉行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邵新宇在會上介紹,下一步,科技部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深圳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發展重大需求,支持深圳深度參與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研布局。
第130屆廣交會開幕 民營企業成參展主力軍
10月14日,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在廣州開幕。從海關數據來看,本屆廣交會境內參展企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參展企業以中大型企業為主,二是民營企業是此次參展的主力軍,三是企業一般貿易出口占比較高,四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參展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此外,境內參展企業出口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別為浙江、廣東和江蘇。
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 廣東跨出“清零”第一步
證券時報10月14日消息,近日召開的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提出,經國務院批準,廣東省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健全機制統籌推進,依法依規全面清理存量隱性債務,確保按期完成試點任務。對于此次試點,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省委、省政府始終將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決遏制增量、加快化解存量,當前政府債務總體安全、風險可控,具備開展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的工作基礎。
蘇州市委書記:2021年規上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4萬億
10月14日,由長三角一市三省的團省(市)委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在蘇州市開幕。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致辭稱,蘇州1~9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近2000億元、增長10.3%;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萬億元,今年有望邁上4萬億元的歷史性臺階。2020年,蘇州規上工業總產值為3.48萬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四大先導產業產值占比約1/4。
內蒙古包頭、通遼、滿洲里三市恢復全國文明城市資格
10月13日,通遼發布刊發了中央文明辦下發給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委的《關于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通遼市和滿洲里市全國文明城市資格的通知》。去年11月,在官方公布的151個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此前已獲該項榮譽的內蒙古包頭、通遼、滿洲里三市均未入圍。其中,包頭市是第一屆獲評的全國文明城市,并已蟬聯五屆。據悉,今年以來,未被列入2020年11月公布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復查確認名單的廣西南寧、福建泉州等市已相繼宣布恢復全國文明城市資格。
馮奎:推動人口要素更加合理配置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63.89%,我國流動人口為3.76億人,10年間增長了近70%。10月14日,人民日報摘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評論文章《推動人口要素更加合理配置》。
“七普”數據反映出人口流動已成為重要國情,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人口流動的巨大意義,進而管好用好這一趨勢,推動人口要素更加合理配置,推動實現城鄉區域共同富裕。
需要針對流動人口制定更加系統的中長期規劃。要系統研究流動人口與生產力布局、公共服務配置、財政稅收政策等重大問題。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科學研判,對重要的流出地、流入地進行跟蹤分析。在有關規劃上,流入地的公共服務要有一定量的“合理冗余”,以增加城市韌性;流出地要進行建設規模等方面的相應調整,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流動人口具有不同類型,需要抓取主要問題精準施策。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是人口流動的“大頭”,2億多在各類城鎮工作的農民工面臨各類現實問題。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涉及公共服務高效接轉與共享問題,考驗著城市治理能力。
全國冰凍線進程圖出爐 22省份將現“斷崖式”降溫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10月14日,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強冷空氣已經啟程,未來四天將橫掃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給多地帶來“斷崖式降溫”,局地降溫幅度超12℃。
最新的全國冰凍線進程圖顯示,今天,冰凍線還處于內蒙古東北部、西藏、青海、甘肅東北部、新疆一帶;到了17日,冰凍線將推進至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北部一帶。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17日,我國中東部地區的最低氣溫將大范圍創新低,東北、西北、華北多地的氣溫將跌破0℃。大城市中,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太原、北京、石家莊、濟南、鄭州、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長沙、南昌、重慶、貴陽、成都等22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將創今年下半年來的新低。
其中,太原、呼和浩特、長春等城市最低氣溫將在冰點以下,直接跳進“冰窟窿”;北京、石家莊最低氣溫接近冰點,合肥、南京最低氣溫也將降到個位數,宛如“一夜入冬”。
北上深成獨行老年旅客主要出行目的地
去哪兒網13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老年人日益成為出行群體中的重要成員。國慶節后,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乘機的票量從節中的4%上升至總票量的6.2%。
截至目前,2021年獨自乘機出行的老年人占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出行的一半以上,達到55%;有子女同行的比例則為45%。
這些獨自乘機出行的老年人當中,疫情前年出行2次~3次的占到三成,這些獨自出行乘機的老年人出行軌跡呈現出往返航班固定、出行目的地相同、出發時期集中、提早2小時到達機場等特征。
10月是這些獨自出行老年旅客乘機出行量最大的月份,占這類旅客總票量的17.3%。從目的地來看,獨自出行老年旅客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
獨自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的老年旅客數量,已連續3年在獨自出行老年旅客中占比最高和次高。而成都、昆明、西安等城市,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獨自出行老年旅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