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9 00:13:50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震驚了全球,也讓大家了解到,日本不是禁槍國家。日本向來奉行較為嚴格的槍支管控法律,其槍支犯罪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然而事情總會有兩面性,飛速發展的3D打印技術以及日本的“黑槍”市場等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日本槍支管理的難度。
每經記者|劉雅玲 每經編輯|楊歡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遭到槍擊后,最終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讓人們驚訝的,不止是安倍作為日本前首相被刺殺,還有對一向治安環境良好的日本,竟然發生槍擊案的反差感。
實際上,日本并不禁槍,日本公民可以合法購買槍支。但相比于美國,我們似乎很少聽說日本有發生槍擊案。這是因為日本對于槍支的管理極其嚴格。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日本民眾申請持槍、存放槍支、使用槍支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但幾乎所有日本持槍者都會遵守這些規定。
數據顯示,2007年,日本平民持槍數為71萬支。到2019年,平民持槍的數量為31萬支,每100人的持槍數量為0.25支。相比之下,美國2017年每100人的持槍數為120.5支。
在日本,大部分人也堅持一種觀點,即流通的槍支越少,因此導致的死亡越少。據報道,日本人口約1.27億,但該國每年死于槍擊的人數通常低于10人。
日本的槍支管理制度雖然嚴格,但仍存在漏洞。飛速發展的3D打印技術以及日本的“黑槍”市場等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日本槍支管理的難度。
據日媒《現代business》消息,此次槍擊安倍晉三的手槍即為嫌疑人自制,他使用的黑色自制槍支或為3D打印機制作。
有觀點認為,此次事件過后,日本估計會采取更加嚴格的控槍政策。除此之外,日本政府應該會加強對重要政治家的安保工作。
事實上,此次安倍遇襲也是日本時隔15年再次發生重要政治家遇刺事件。2007年4月,時任日本長崎市市長伊藤一長遭遇槍擊去世,槍手被判死刑。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