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06:33:55
每經AI快訊,八年前,在監管鼓勵民營資本、專業人士發起公募基金的大背景下,第一家個人系公募登上歷史舞臺。此后,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社會資本躊躇滿志地加入公募創業大潮,期望搭上公募基金的高速列車并闖出一番天地。 八年后的今天,自然人背景卻成了個人系公募發展的一大包袱。一方面,政策窗口期倏忽而過,為了嚴防自然人股東風險和倒賣牌照亂象,個人系公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客觀上也增加了個人系公募維持現金流和補充資本金的難度;另一方面,以銀行為代表的銷售渠道開始對自然人背景的公募基金有所“保留”,合作態度趨于謹慎,個人系公募步履維艱。 一位個人系公募高管表示,首先需要從自身找原因,不能把困難輕易推給外部環境,打鐵首先還得自身硬,要以持續穩健的業績回報持有人,方能踏過艱難險阻;另一方面,個人系公募也期盼政策層面更多賦能與助力,進一步優化監管環境,讓個人系公募更多享受到公平準入、平等競爭的陽光雨露。(證券時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