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1 17:28:23
每經記者|裴健如 每經編輯|孫磊
日前,市場有消息稱,高合汽車迎來白衣騎士,力帆科技將承接高合汽車,對其進行收購。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向高合汽車和力帆科技方面求證。其中,一位高合汽車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現階段無法對任何未達成書面協議的交易和洽談作任何評價或說明。”力帆科技董秘辦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我們暫時沒有收到相關信息。”
自今年年初被曝出停工停產6個月的消息以來,高合汽車的動向一直備受關注。此后,高合汽車被傳出不少“接盤緋聞”,接洽對象則包括長安汽車、阿維塔科技、中國一汽等,但最終或被辟謠,或未被證實。
直至今年5月,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被曝出與iAuto集團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iAuto計劃投資超10億美元支援高合汽車重組,協議將在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公布之前完成交易。記者曾就此事向高合汽車方面求證,但彼時未獲回應。
另據相關媒體報道,上述合作協議簽署次日,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發布了《關于公司重組期間工作組》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在iAuto的資金、技術和訂單等一系列資源的支持下,5月17日高合汽車已經開始團隊復建和恢復生產的準備工作。此次高合汽車重組成立兩個組,分別是“重組工作組”和“聯合運營工作組”。其中,重組工作組將主要負責股權到所有運營相關活動,包括但不限于所有債務處理,下設股東、政府、供應商、員工四個小組;聯合運營工作組將主要負責公司日常的決策與運營。
早在今年2月下旬,高合汽車剛傳出停工停產消息之時,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曾出現在高合汽車上海總部向員工道歉,并對一系列事件、公司未來走向等作出了回顧和解釋。“我們翻身的窗口期最多3個月。3個月我們會拼盡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如果救不活,那也只能認命了,最后一把拼搏。”丁磊說。
如今,3個月窗口期已過,高合汽車是否已經脫離困境步入正軌,仍有待官方的最終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前越發激烈的車市競爭下,高合汽車想要順利破局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當前復雜的汽車市場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部分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淘汰進程。
而作為緋聞另一方的力帆科技(601777.SH),此前曾經歷破產重整危機。直至2021年2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力帆股份及下屬10家全資子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同年4月,力帆股份“摘星去帽”,并更名為“力帆科技”。
經過司法重整,力帆科技的基本面發生了徹底改變。天眼查信息顯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力帆科技29.57%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力帆科技19.72%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重啟汽車業務后,力帆科技專注于新能源賽道,并宣布依托吉利在造車全環節的體系化優勢和專業能力,以及在出行和換電服務等方面的布局,合力打造換電網絡生態。2022年初,力帆科技與吉利汽車合資設立新公司,定名為睿藍汽車。目前,睿藍汽車旗下有楓葉系列產品及睿藍系列產品。其中,楓葉80V、楓葉60S等換電車型,主攻B端市場;睿藍9、睿藍7等車型則主要承擔開拓C端市場的任務。
但從銷量數據和財報數據來看,力帆科技眼下的發展也面臨壓力。2023年,力帆科技累計銷量約4.23萬輛,同比下滑25.58%;新能源汽車銷量約2.46萬輛,同比下滑40.28%。另據財報數據,2023年,力帆科技實現營收67.68億元,同比下滑21.97%;實現凈利潤2421萬元,同比下滑84.35%。
力帆科技方面解釋稱,2023年度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政策變化及行業競爭加劇導致汽車銷量減少。
進入2024年,力帆科技的銷量和業績有所回暖。最新產銷快報顯示,今年前5個月,力帆科技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7978輛,同比增長18.26%。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力帆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4.06億元,同比增長28.55%;歸母凈利潤1544.04萬元,同比下降62.05%。
截至記者發稿,力帆科技報3.69元/股,跌幅為3.91%,總市值166.83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