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如何防范風光新能源供需不平衡風險?專家:推動企業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必要時推動資產并購、重組整合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5 14:33:47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8月24日,由企業觀察報社主辦,中車山東風電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可持續金融專委會作為支持單位的“風光新能源發展方向與風險防控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其中提到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推進水風光一體化開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艾在現場表示,以光伏風電、新型儲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目前市場對風光電供過于求的問題較為關注,趙艾建議從電力體制改革尤其是新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入手。

他提出,第一,可以分類指導,逐步減少政府補貼,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二,大力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科技研發與應用水平;第三,推動風光新能源企業的優化布局和結構調整,必要時推動企業資產并購、重組整合;第四,進行價格調節,考慮適當降低市場占有率,同時提高企業利潤水平。

趙艾認為,還可以將高耗能的行業和綠電進行強制性對接,以及進一步擴大風光新能源的消納空間。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接受記者書面采訪時進一步表示,新能源發展當前面臨穩定性不足、預測準確度較低等技術性問題,市場競爭力較弱,綠色價值難以體現。解決新能源發展問題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提高設備性能,降低成本,推動儲能技術的發展以增強新能源的穩定性,提升新能源發電曲線預測能力,提高新能源并網適應性。

“還需要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綠證交易機制,實現新能源綠色價值的科學體現,提高新能源的經濟可行性。”韓放說。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 | 亚洲欧美蜜芽tv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中出系列中文字幕在线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