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08:46:52
每經編輯|肖芮冬
日前,“反內卷”政策背景下的投資機會逐漸引發投資者關注。本輪“反內卷”涉及行業與歷史限電限產有所不同,除了傳統意義上惡性競爭的工業品之外,還有光伏、汽車等新的領域。
例如6月29日,《人民日報》刊文《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剖析了光伏行業的“內卷”現象。7月1日,《求是》雜志刊文《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從三個維度提出了整治“內卷式”競爭的實現路徑。
受上述消息影響,光伏上游硅產業鏈率先開展行業自律,近日頭部多晶硅廠對N型復投料報價上漲至37元/千克,較此前上漲2.5元/千克,多晶硅期貨價格兩周內更是上漲約20%。如果政策持續,后續下游硅片、電池片等環節亦有望走出低利潤困境。若產量及資產周轉率回升,則股價往往領先于利潤或ROE走出拐點。
綜合來看,本輪“反內卷”著重引導地方政府樹立正確政績觀、實施好反不正當競爭法,鼓勵企業通過整合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行業上看,本輪重點整治的光伏、新能源汽車領域或將先行走出下行周期。推薦投資者關注光伏50ETF(159864)、新能源車ETF(159806)的布局機會。
此外,資產規模大、競爭力強但盈利弱勢的鋼鐵行業,同樣是“反內卷”治理過剩產能的重點行業。
從供給側的邏輯看,行業短期限產量的預期較強。根據長江證券,中性假設2025年粗鋼產量同比減少3000萬噸,測算螺紋鋼上漲229元/噸,噸材利潤提升86元/噸,較當前行業盈利幾乎翻倍。但是鋼鐵對地方政府外部性,以及下游對鋼價上漲的承接問題,仍是執行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壓力。中期看,整體行業去產能循序漸進,《2025年鋼鐵行業規范條件》明確“合規產能”標準,超低排放改造、能耗對鋼鐵企業的區分度很強,有望成為中期供給端出清的抓手。
從成本與盈利的邏輯看,上半年鋼鐵企業已享受到部分原料價格下行的紅利,企業利潤率及穩定性處于近幾年同期的較高水平。隨著礦、焦的新增產能進入集中釋放期,鋼鐵的成本端優勢有望保持,銷售價格或將保持平穩。伴隨成本端壓力的減輕,經營彈性釋放,行業有望演繹相對獨立的上漲行情。此外,頭部公司直供下游比例較高,近年來利潤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具備類紅利資產特征。感興趣的投資者建議關注鋼鐵ETF(51521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