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09:02:12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期,大盤成長風格顯著跑贏小盤成長,A股市場長期占優的大盤價值+小盤成長的杠鈴策略正迎來挑戰。投資者開始質疑“通縮交易”,市場資金配置出現邊際轉向的跡象。這一變化背后是“反內卷”政策與新舊動能轉換的預期持續升溫。7月18日,工信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即將出臺,推動重點行業調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市場逐漸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完成從房地產到制造業的敘事變化。
從杠鈴兩端資產與中間資產的收益率來看,其分化水平已經來到了歷史極值點位,而上一個歷史極值正是2017年前后。從2017年開始,供給側改革配合需求側的棚改等刺激政策,經濟逐步走出底部,企業盈利改善,一批盈利能力強勁的龍頭企業重拾成長性,而杠鈴策略的兩端則由于在經濟復蘇背景下缺乏基本面成長性而持續跑輸。
從估值角度看,創業板指目前市盈率歷史分位數較低,相對于其他主流寬基指數具備較為明顯的估值優勢。且2025年創業板指預測歸母凈利潤增速為39.12%,顯著高于全A的16.54%。未來傳統的杠鈴策略或將受到創業板指為代表的低估值大盤成長的挑戰。建議投資者關注創業板50ETF(159375)、科創創業ETF(588360)的投資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