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4 12:25:44
每經編輯|段煉
9月3日,在觀看九三閱兵后,中阿衛視伊拉克籍記者方浩明表示心情沒有辦法平復,“尤其是最后飛鴿子,然后放氣球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不停地哭。”
方浩明表示,自己小時候遇到過兩次戰爭,特別希望中東能實現和平,過上像中國人一樣的生活。
他說,閱兵展示是為了銘記歷史、共創未來,中國讓更多的國家來到中國去合作,去一起去發展,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家人。就像天安門上面寫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
一名生活在中國的加沙人觀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直播時哽咽落淚,表示“中國現在太強大,希望我的國家也可以這樣”,并強調強大才能贏得國際尊重。
網友評論:
外媒盛贊九三閱兵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新一代武器裝備集中亮相閱兵式,引發全球媒體關注。
據總臺記者在俄羅斯觀察,此次俄羅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俄羅斯多家媒體進行了全程直播或實時更新。俄羅斯媒體普遍認為,普京在北京出席紀念活動獲得了極高規格的禮遇,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在北京出席活動,既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未來的宣示。這次紀念活動不僅展現了中國維護和平的堅定立場,也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國防建設和國家發展的新面貌。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文字直播報道《隊列整齊是中國民眾最喜愛的關注點之一》一段中說,九三閱兵的一個重要看點就是整齊的隊列。受閱官兵們踢腿的高度、行進的速度、頭部的轉動角度都完全相同,這種經過高強度訓練而達到的協調水平,充分展現了軍隊的紀律性和實力。在北京,有觀眾接受BBC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么多國家元首和中國的朋友來到這里,表明世界站在正義的一邊。這次閱兵不僅展示了中國的國力,也向世界表明,中國站在正義的一邊。”
“坦克列隊浩浩蕩蕩地駛過,噴氣式飛機在頭頂呼嘯而過,官兵們步調整齊,這是一場展現了勢不可擋力量的閱兵。”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文字直播報道《閱兵心理學》一段中表示,今天在北京舉行的盛大閱兵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員,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戰場。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在《中國閱兵發出明確信息:強大到無法戰勝》一文中說,高超音速武器、無人艇等高科技裝備在九三閱兵式上集中亮相,彰顯出中國日益增強的自信。報道注意到,在閱兵式開始前的幾個星期里,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就已經有數百個有關閱兵的熱門話題出現,這些話題洋溢著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有的視頻將歷史與現代科技融合在一起,使用AI制作的視頻緬懷抗戰老兵,還有的帖文關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用“硬核浪漫”形容陽光映照下的戰斗機。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當天發表多篇報道關注九三閱兵現場細節,并表示在北京舉行的這場盛大閱兵,把軍備展示與愛國情懷融為了一體。“整齊列隊的軍隊、裝甲車隊以及空中飛過的戰斗機,既是對抗戰勝利的紀念,也是中國國防現代化和國家堅定決心的體現。”文章也表示,此次閱兵式上有眾多外國領導人出席,展現了中國在外交方面的影響力。
哈薩克國際通訊社報道稱,此次九三閱兵旨在緬懷歷史、致敬先烈,并展示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成果及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報道指出,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外國政要參加,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共同紀念。
越通社報道稱,八十年來,盡管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始終被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民所銘記與傳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性事件為世界政治史開啟了新篇章,為當今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外國網友:真正的力量與自信
據中新網報道,本次閱兵式受到了全球網友的關注。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期待精彩的表現!相信無人機(亮相)一定會讓人難以置信!”
閱兵活動開始后,有網友在X平臺發帖稱,“中國的閱兵式!哇!這才是真正的力量與自信!”
有網友表示,“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展示!團結和平等對全球穩定至關重要。”
有網友發視頻展示了本次閱兵式中26架直升機在空中組成數字“80”的情景。對此,一名阿拉伯地區網友說:“我們希望能夠現場參觀這次閱兵。”
閱兵期間,當空中無人作戰方隊亮相時,在X平臺相關視頻下方評論區,有網友感嘆說,“不再是科幻小說了……這是真正的戰場科技。”
在YouTube平臺閱兵直播評論區,有韓國網友表示:“不愧是中國,真帥啊……”“這就是中國的力量。”
還有韓國網友表示:“該認可的就該認可!這樣(韓國)才會進步。”
在YouTube平臺CNBC-TV18頻道的直播評論區,有網友表示,“這是一場非常漂亮的閱兵式”。
還有網友說,“中國讓我們知道她的力量在于她的人民。”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CCTV國際時訊、中新網、海外網、北京時間、紅星新聞、百姓關注、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