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種糧大戶豐產增收的“秘笈”

新華社 2025-09-25 22:50:17

眼下,四川的秋收接近尾聲。在農村,農戶最關心的事情、談論最多的話題,是糧食收成和收入的增加。記者采訪發現,不少糧食種植戶“各顯神通”,有各自豐產又增收的“秘笈”。

種糧增收的關鍵在于保證豐產,謀求增產。三臺縣是四川的農業大縣,記者近日來到三臺縣金石鎮土城村,看到一片寬闊的丘陵上,長著密密匝匝的玉米,當地種糧大戶何凱正在察看玉米的長勢。

“大春種的玉米畝產能達900斤至1000斤,去年小春種的小麥畝產達到800斤至900斤,都比以前的產量翻了一倍。”何凱對記者說。

何凱種植玉米增產的秘訣,是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他興致勃勃地給記者介紹他的增產“三步走”:首先,用挖掘機對撂荒地進行整治,并對分散的土地進行“小改大”;然后,對土地深翻30厘米至40厘米,并進行培肥。

“最后,我們播種耐密植的中小穗型玉米,以及優良小麥品種‘綿麥902’。”何凱說,“一年算下來,每畝地可以增加1100元左右的收入。”

地處川南的宜賓市興文縣充分利用光、熱等自然條件優勢,積極對傳統水田進行改造,發展“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將優質水稻種植與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讓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記者見到宜賓市興文縣五星鎮金鐘村種糧大戶何橋時,一臺收割機剛剛完成作業,他種植的水稻田幾乎已經收割完畢。

“包了近700畝的地,種的普通水稻畝產超過1000斤,再生稻畝產可達到1700斤左右。而田里的小龍蝦是讓我們增收的最大‘功臣’。”何橋指著在泥土中鉆進鉆出的小龍蝦說。

何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小龍蝦一年可收三季,每畝產值約12000元,純利潤超過7000元。“小龍蝦為水稻提供微量元素,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節約了種糧成本;稻田里的蟲和雜草是小龍蝦的天然飼料,水稻又為小龍蝦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一舉兩得。”何橋說。

據興文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興文縣“稻蝦共作”綜合種養面積達8萬畝;預計今年小龍蝦產量7500噸,一產產值3.7億元左右,帶動村集體創收1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除了像興文縣的“稻+蝦”,放眼四川全省,“稻+”的模式多種多樣。不僅有“稻+蝦”,也有“稻+魚”“稻+菜”“稻+藥”……

提到這幾年種糧的收入,三臺縣蘆溪鎮涪城村村民林福永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家的8畝地種植“玉米+麥冬”,讓全家每年多了20余萬元的收入。

“這個套種的方式好得很,麥冬喜陰,玉米正好可以遮陰;還不耽誤糧食種植,收獲的玉米部分用來喂豬,部分賣錢。”林福永說。

據介紹,三臺縣推動麥冬種植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如今已基本實現種植標準化、加工規范化、倉儲集約化、運營品牌化。為了降低農民種植麥冬的市場風險,當地麥冬生產龍頭企業發展訂單生產模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并設定保護價格進行收購。

“種糧要增產、增收,方法其實很多,主要看是不是用心,要肯動腦筋。”何凱說,今年他在200多畝地里進行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改造升級,讓玉米畝產成功增加到1200多斤,并計劃明年繼續推廣到1000畝。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