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18:36:52
手機廠商AI競賽已從“卷參數”轉向“拼落地”,推動技術走向實用。榮耀、vivo、OPPO等廠商通過AI覆蓋高頻場景,提升用戶體驗。為實現“全場景智能”,廠商強調生態共建的重要性。榮耀發布“1×3×N”生態戰略,與多企業合作。頭部廠商正進行“AI體驗+生態”綜合較量,降低跨設備協同連接門檻成為關鍵。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張益銘
過去,手機廠商“卷”AI(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搶占各種大模型參數榜單,自研大模型參數動輒高達700億甚至1000億。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幾家手機大廠的開發者大會都不約而同地把焦點放在了如何讓AI“落地”,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真實場景。
“過去大家一直都是‘卷’硬件、‘卷’參數,說實話現在有點‘卷’不動了。未來是功能體驗的比拼,后續用戶聽到關于參數的(介紹)會越來越弱,我們希望通過AI把體驗做得更好。”榮耀MagicOS AI產品部總經理張沖在近日的采訪中表示。他舉例稱,榮耀MagicOS 10的YOYO(榮耀AI語音助手)已經能實現“挑西瓜、比價格、開盲盒”等生活化任務。據悉,榮耀Magic8系列可實現3000+用機場景自動執行,覆蓋衣食住行購。
“做千億級模型需要兩萬卡以上的集群,往2000億、4000億(參數)跑的時候,投200億元也不夠。”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此前說道。在他看來,單純追求參數規模已不具可持續性。
事實上,整個行業都在朝著AI“場景化、實用化”方向加速推進。vivo稱,其AI助手已覆蓋約2500個高頻場景;OPPO公布的場景數也達到2200個,并在最新系統中展示了“一鍵閃記”和“小布記憶”等貼近日常的AI能力,例如,在推薦餐廳時,系統會結合用戶體檢報告中的健康數據(如過敏食物、身體指標等)來避開不適合的菜品。
提及AI更“落地”背后的技術支持,張沖將其拆解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內部的技術,包括對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以及AI Agent(智能體)的研發投入,這讓系統具備‘反思-理解-規劃-執行’的閉環能力;第二層是基于底層模型的感知能力,系統能對用戶意圖精準識別;第三層是生態帶來的服務閉環,比如購物環節,我們與‘值得買’‘識貨’合作,用戶詢問YOYO,它就可以呈現更低價或者優惠券。”
然而,要想實現真正的“全場景智能”,僅靠單一廠商遠遠不夠。一周前,OPPO和vivo在開發者大會上均強調了生態的重要性。其中,周圍指出:“用戶用手機,手機廠商只占了15%的時長,還有85%的時長是用于開發者提供服務,特別是頭部的互聯網廠商。”他坦言:“當手機的智能體要做任務的時候,我們只能做自己的功能和應用,比如是否流暢、調亮度、連Wi-Fi等,如果想跨應用操作,還需要和對方(互聯網廠商)討論安全授權的標準。”
只有更多生態伙伴的加入,才能把AI應用的蛋糕真正做大。10月23日,在榮耀開發者大會上,榮耀發布了“1×3×N”生態戰略。其中,“1”代表榮耀AI Connect平臺,即將榮耀的AI能力開放給生態合作伙伴;“3”代表通過生態、渠道、技術與品牌三種模式扶持合作伙伴;N則覆蓋教育辦公、智能家居、音頻穿戴、玩具陪伴等N個產業集群,目的是建立跨品牌、跨場景、跨設備的智能互聯生態。據悉,榮耀的生態合作伙伴已包括美的集團、長安汽車、海信集團、比亞迪等企業。
在IDC分析師郭天翔看來,榮耀的AI功能將不只是服務于自己的用戶,而是上升到更高層面的賦能整個終端行業,幫助更多的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AI終端行業發展。
事實上,“全場景智慧生活”已成為所有頭部廠商的共同敘事。比如,華為早年提出的“1+8+N”戰略,即以手機為核心入口,通過系統(如HarmonyOS)連接其他設備,實現跨設備、跨場景的協同體驗;OPPO提出的“1+N+X”全場景戰略,將手機設為樞紐,N代表配件及智能家居,X代表更多延展服務與解決方案。
蘋果雖然沒有用“1+8+N”這類數字公式對外宣傳,但其生態運作邏輯也高度相似,iPhone作為中心設備,通過iPad、Mac、Watch等構建設備家族,再通過iOS/macOS及云服務強化生態黏性。雖然路徑不同,但可以看出,智能終端的競爭已從單一硬件參數的比拼,升級為“AI體驗+生態”的綜合較量。
不過,在實現跨設備協同的過程中,不同品牌廠家的設備,協議和系統都有差異,如何降低連接門檻成為關鍵挑戰。
對此,張沖解釋了具體的實現路徑:榮耀將“碰一碰”作為入口。“第一步讓‘萬物皆可碰’成為一個標準通信協議。我們用手機去碰其他設備,只要對方設備安裝了榮耀互聯,就能直接喚醒該應用;如果對方沒裝,我們通過一碰就能把輕量化的榮耀互聯App傳過去。現在已經做到了與蘋果、華為設備互聯,目標是讓所有品牌的設備都能實現互聯。”目前,在智能家居領域,榮耀已連接中國市場80%的智能空調,70%的智能汽車;在智慧車聯領域,已覆蓋140+品牌,6000萬輛存量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19339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