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28 09:08:48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NO.1 首批券商三季報披露,業績延續高增速
本周,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報將密集發布。截至目前,已有中信證券、東方財富、國元證券、長城證券、國盛證券等7家券商披露了三季報。整體來看,目前披露業績的多家上市券商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券業一哥”中信證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8.15億元,同比增長32.7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1.59億元,同比增長37.86%。作為互聯網券商代表,東方財富同樣表現不俗,前三季度凈利潤總額超90億元。剛剛“官宣”更名的國盛證券(原“國盛金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91.21%。
點評:首批券商三季報業績亮眼,營收與凈利潤普遍實現雙增長,顯示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中信證券等龍頭券商增速穩健,東方財富等互聯網券商表現突出,國盛證券凈利潤增幅顯著,反映行業分化與多元化發展。券商板塊基本面改善有望吸引資金關注,但需警惕市場波動對業績的潛在影響。整體來看,券商板塊的強勁表現或為市場情緒提供支撐,但投資者仍需關注后續政策與市場環境變化。
NO.2 上億元!基金密集發紅包,多只ETF成“大戶”
年末基金分紅潮持續升溫,債券型與被動指數型產品再度成為主角,多只基金單次分紅金額突破億元。從結構來看,ETF穩坐“紅包大戶”之位。今年分紅金額居前的基金多集中于ETF,億元級分紅頻頻出現。多只寬基ETF產品單次分紅額超過20億元,凸顯出其規模優勢與穩健收益的雙重特征。具體來看,華夏滬深300ETF分紅達到28.7億元,易方達滬深300ETF兩次分紅分別派發27.6億元、14.73億元。大規模的被動產品因資金體量龐大、收益積累穩定,成為分紅潮中的主力。
點評:年末基金分紅潮聚焦ETF與債基,寬基ETF成“紅包大戶”,華夏滬深300ETF等單次分紅超20億元,彰顯規模與收益優勢。此舉或提振相關ETF產品流動性,吸引長期資金關注,強化被動投資趨勢。對股市而言,分紅潮反映機構對穩健收益的偏好,或引導資金向藍籌股及核心資產傾斜,但整體影響需結合市場流動性綜合評估。
NO.3 本周25只新基啟動發行,權益類占八成
近期,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出“量減效增”的獨特格局。公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為統計口徑,本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市場新發行25只公募產品,較前一周的30只下降了16.6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基金的募集效率顯著提升,本周新產品的平均認購天數由前一周的27.8天縮短至21.92天,資金募集節奏明顯加快。
點評:本周新基發行雖數量略減,但權益類占比高達八成,凸顯市場對權益資產的偏好回升。募集效率提升反映投資者信心增強,或為A股市場注入增量資金預期。此舉有望提振券商、資管等板塊情緒,同時為科技、消費等核心賽道帶來流動性支持。整體來看,新基發行結構優化或推動市場風險偏好修復,對中長期資金面形成積極影響。
NO.4 10家券商獲A!上交所信披考核榜率先出爐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正式發布《滬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2024—2025)》,工作考核覆蓋了30家上市券商及上市券商主體。其中,共10家評價結果為A類,分別是中信證券、國金證券、中泰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東吳證券、華泰證券、國投資本;共18家評價結果為B類,分別是西南證券、財達證券、華安證券、信達證券、首創證券、天風證券、東興證券、國泰海通、紅塔證券、中原證券、中銀證券、光大證券、浙商證券、中國銀河、方正證券、南京證券、華創云信、哈投股份;共2家評價結果為C類,分別是湘財股份、太平洋證券。
點評:上交所信披考核結果出爐,10家券商獲A類評級,彰顯其在信息披露質量上的領先優勢,或強化市場對其治理能力的認可,提振投資者信心。頭部券商持續領跑,優質券商有望獲得更多資金青睞。整體來看,信披質量提升有助于增強市場透明度,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奠定基礎,長期利好券商板塊估值修復。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