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當AI將效率提升十倍,媒體人價值何在?每經董事長聞達提出“新護城河”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30 18:34:39

每經記者|孫宇婷    每經編輯|張喜威

AI究竟是效率革命還是崗位的終結?這是一個所有媒體人都在問的問題。

10月30日上午,在四川成都隆重開幕的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25年學術年會暨“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上,每日經濟新聞黨委書記、董事長聞達(劉學東)以一組鮮明的數據對比,回應了這一行業(yè)關切。

“一篇傳統深度評論的誕生需要3小時以上,而‘AI+人’融合模式下,僅需約35分鐘。”當人工智能將內容生產效率提升至十倍量級,媒體人的核心價值應立于何處?聞達在題為《未來已來:AI平權時代,媒體如何構建“新”護城河?》的演講中給出了明確答案:在技術、知識、表達全面平權的時代,媒體的新護城河不再是技術本身,而是能夠駕馭技術的專業(yè)人才——即“人的智能化”。

這場以“新時代·新智媒·新融合——‘人工智能+’賦能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為主題的大會,匯聚了來自全國新聞出版機構、傳媒科技企業(yè)、高校的眾多管理者、學者與行業(yè)專家。現場,聞達結合每日經濟新聞的前沿實踐,分享了一場兼具理論洞察與現實路徑的專題報告,為行業(yè)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

焦慮與破局:舊護城河消失,新價值正在回歸

演講伊始,聞達直指媒體行業(yè)普遍面臨的三大焦慮根源。首先是“生產力的顛覆”。他對比了傳統的策采編發(fā)“手工作坊”模式與AI作為“生產伙伴”的本質區(qū)別。“當我們的‘雨燕智能體’能夠完成從可信信源搜索資料、一鍵生成提綱到多輪對話修改的全流程時,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專業(yè)流程正在被代碼解構和重組。”聞達指出,“今天AI還只是‘L2級自動駕駛’,明天呢?如果在L2不做的話,那么你走不到后面的L3、L4。”

其次是“影響力的稀釋”。傳統媒體在三方平臺的閱讀量呈現出明顯的“聲量赤字”,與此同時,一批AIGC原生應用卻呈現指數級增長態(tài)勢。“我們面臨的對手,不再僅僅是其他媒體,而是千千萬萬個被AI武裝起來的創(chuàng)作者以及全新的內容形態(tài)。”聞達坦言。

第三個焦慮來自“商業(yè)模式的瓦解”。傳統的廣告“輸血”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zhàn),渠道依賴強、生產周期長、人工銷售效率低下等問題日益突出。當傳統廣告失效,媒體如何“自我造血”?

面對這三重焦慮,聞達提出了破局之道:“AI最大的價值,不是‘取代’,而是‘平權’。”他詳細闡釋了“技術平權”、“知識平權”和“表達平權”的深刻內涵——生成式AI正迅速拉平不同組織間的技術鴻溝,讓知識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使每個普通個體都有可能成為高質量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

“在技術平權時代,媒體如果還固守以‘信息差’和‘生產力優(yōu)勢’為主的舊護城河,無異于刻舟求劍。”聞達話鋒一轉,“我們的新護城河,在于價值回歸——回歸專業(yè)主義的‘稀缺性’。”

每經實踐:用AI武裝人,而非以AI取代人

何為專業(yè)主義的“稀缺性”?

“在虛擬世界越瘋狂的時候,真實世界的資源就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真實世界的資源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我們記者、編輯的專業(yè)性。每日經濟新聞作為專業(yè)的財經媒體,更需要這種專業(yè)主義精神。”聞達表示。

他指出,AI無法抵達新聞發(fā)生的“第一現場”,現場采訪和獨家調查依然不可替代;AI擁有知識但缺乏“見識”,在海量信息中做出專業(yè)判斷、形成深度洞察才是頂尖媒體人的核心價值;AI只對代碼負責,而媒體必須對社會負責。

“所以,我認為技術實現平權,真正的護城河在于‘人的智能化’。如何讓專業(yè)的人高效地去應用AI,將媒體的經驗智慧與AI的強大能力深度融合,這是最關鍵的支點,也是最難的挑戰(zhàn)。”聞達直言。

基于這一認知,每日經濟新聞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轉型路徑。從2020年的“技術轉型元年”到2025年的“創(chuàng)新品質年”,每經構建了完整的AI產品生態(tài):自研的“雨燕大模型”已啟動備案,“雨燕傳播智能體平臺”年底將發(fā)布30+財經垂類智能體,每經AI電視已成為5億級流量平臺,記者編輯數字人組成的“超級個體”矩陣正活躍在新聞一線。

目前,每經已取得50項軟著權,發(fā)表相關論文及專著20篇(部),連續(xù)兩年獲評國家新聞出版署“年度中國報業(yè)深度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案例”,“AI電視智能體平臺”入選《中國智能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報告(2023-2024)》。這些成果印證了聞達強調的“認知打通最后一公里”理念——“不打通最后一公里只能算PPT轉型”,每經已通過“一把手工程”與“全員動員”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轉型深水區(qū)。

聞達總結道,媒體轉型的核心是實現“人的智能化”,而非“機器換人”。每經科技(每日經濟新聞旗下的科技平臺)作為這一理念的技術基石,通過自研的五大傳播解決方案產品和兩大特色基座產品,全面重塑了傳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專業(yè)媒體人如虎添翼。

在演講尾聲,聞達向業(yè)界發(fā)出合作邀請,期待與各方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時代主流媒體的系統性變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媒體 董事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