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融媒體中心 2025-10-31 20:15:31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在資陽,每3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0歲以上的老人。面對老齡化率全省第一、全國第二的嚴峻現實,這座城市的養老命題,已超越了傳統的“機構養老”模式,轉向一場覆蓋65萬老年人的“全域康養”實踐。

老人在社區養老機構下棋。
當傳統的“9073”養老格局加速向“9901”演變,即99%的老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資陽選擇將整座城市打造成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隨著體系重塑、服務下沉、數智賦能的扎實推進,一幅覆蓋全域、觸手可及的養老新圖景,正在資陽清晰勾勒。
體系重塑:從“單一照護”到“整合服務”
當傳統的生活照料已無法滿足老年人醫養共需的現實時,資陽的破局之道,是探索重塑養老服務體系。其核心,是將原先單一的養老照護,重構為整合醫療與照護資源的系統性生態。推動醫養結合,成為資陽在“全域康養”布局中的關鍵落子。
今年3月,資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資陽市養老托育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推動醫養結合縱深發展。不僅要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全覆蓋設立老年醫學科,還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向“醫養融合”轉型,并與養老機構深度合作。同時,資陽將通過組建“醫養服務聯盟”,聯動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頂尖醫療資源,實現全市醫養服務的優質與均衡發展。
在這一體系下,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走在了全市養老工作的前列。該院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自選動作”。該院在醫養結合方面的探索使其成為全市康養服務網絡中的重要樞紐。

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開展醫養結合。醫院供圖
“我們這里不是簡單的‘醫院+養老院’,而是將醫療深度嵌入養老全流程,實現真正的無縫銜接。”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曉燕介紹道,院區設有醫療、康復、養老三大功能區,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涵蓋疾病預防期保健、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直至安寧療護的一站式、連續性服務。
在醫療服務方面,院內依托專業醫護團隊、先進診療設備及完善服務體系,以老年醫學作為特色和發展重點方向,將常態化健康監測、疾病預防干預、基礎疾病診療、專業康復護理及安寧療護等醫療核心服務深度融入養老區域,確保醫療保障的連續性。
在養老服務方面,醫院不僅提供精細化生活照料,更將營養管理、精神關懷、文化娛樂融入日常。在溫馨、舒適、被尊重的養老氛圍中,實現服務從單純疾病治療向預防、照護、功能恢復與生命質量提升的全過程延伸,養老體系成為醫療服務的價值承載與服務延伸。
如今,這些經驗正通過新成立的資陽市醫養服務聯盟,推動全市醫養服務從“單打獨斗”走向“協同作戰”。
全域覆蓋:從“機構優先”到“居家為本”
資陽的智慧,在于準確把握了“9901”格局下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大多數老人更愿意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中安度晚年。為此,資陽將養老服務的重心由“機構建設”向“居家支持”延伸,系統構建起一張覆蓋全域的“夕陽守護網”。
在樂至縣,8000多個一鍵報警器安裝到獨居老人家中的床頭、衛生間,成為隨叫隨到的“電子保鏢”。

老人使用新安裝的一件報警器。全媒體記者 肖子涵 攝
今年10月,資陽市民政局聯合市養老行業協會,為全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免費發放并安裝3000臺生命體征監測儀。這些設備聚焦防墜床、健康監測等核心風險,為在院老人筑起一道智能安全防線。
在雁江區向陽社區,不僅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餐食補貼,還為術后行動不便者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同時在社區范圍內提供就醫問診、上門助醫等服務。

老人們在向陽社區食堂用餐。社區供圖
而在安岳縣中心敬老康復院,347位老人正享受著政府保障與市場專業服務共同托舉的晚年生活。這里的“公建民營”模式打破了“優質即高價”的困局,以親民價格提供專業照護與豐富活動,使普惠養老真正落地。

安岳縣中心敬老康復院,347位老人正享受著政府保障與市場專業服務共同托舉的晚年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10個養老綜合體,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注入強勁動力;累計完成10220戶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數智賦能: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
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老年群體正成為數字時代不可忽視的參與者。10月28日,阿里巴巴聯合浙江開放大學發布的《2025“銀發+AI”應用趨勢報告》顯示,老年群體是AI時代充滿潛能的深度參與者。從AI陪伴到康養輔助,銀發經濟中蘊藏著“初老族”借科技“備老”、高齡老人靠科技“享老”的雙重需求。
在資陽,智慧養老的探索,正從“技術集成”走向“情感融入”,讓冷硬的科技設備,成為有溫度的日常陪伴。

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內,智能養老機器人與老人互動。
“小麗小麗,帶我去十二居室看看!”92歲的何云爺爺俯下身,親切地招呼著一臺圓頭圓腦的機器人。剛參加完重陽節活動的他興致勃勃,一旁的王曼如奶奶也笑著湊過來:“這個機器人,還有點乖嘞。”
“好的,這就為您帶路?!泵麨椤靶←悺钡臋C器人用清脆的童聲回應,隨即平穩滑行,并不時貼心地提示:“前方有臺階,請小心。”

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內,智能養老機器人與老人互動。
在資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像“小麗”這樣的智能養老機器人,正逐漸成為老人們愿意信賴的“伙伴”。它不僅能實現語音呼叫、視頻通話、引領帶路、定時巡房,還具備跌倒檢測與互動娛樂等功能。該院副院長李曉燕表示:“機器人的引入,既減輕了護理人員的重復勞動,也為老人帶來了心理慰藉與生活趣味?!?/p>
智能化的觸角,正延伸至養老服務的多個角落。在資陽,智能腕表實時監測老人的心率與活動軌跡;床墊下的無接觸式生命體征監測儀,于無聲中守護夜間安全,一旦發現呼吸、心率異常即自動報警;睡眠監測帶則細致追蹤老人的睡眠質量,為健康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資陽的“數智化”養老探索不止于硬件。今年4月發布的《資陽市數智康養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顯示,資陽市正不斷以智能化賦能養老服務升級,打造“數智康養”平臺,并構建起“線上智慧平臺 + 線下服務網絡”的一體化體系。通過技術賦能,正逐步建立起一張全天候的老年安全健康防護網。

資陽數智康養城市平臺截圖。
資陽的探索最終表明,應對老齡化的真正智慧,不僅在于頂層設計的宏大布局,更在于讓服務滲透到每個社區、每個家庭,賦予科技以人性的溫度。當“養老”變“享老”,當“安養、樂活、善終”成為每位長者觸手可及的日常,資陽便寫下了一份充滿溫度與希望的答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