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8 07:40:18
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特設“六小龍烏鎮對話”,6家前沿科技企業負責人就人工智能議題深入交流。各企業回顧了創業歷程,稱發展得益于杭州創業生態。關于未來,他們認為AI將加速機器人等領域發展,腦機接口將影響生活,空間智能前景廣闊,游戲產業應傳遞文化,科技公司應守護人類。
每經編輯|杜宇
據潮新聞客戶端,11月7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作為本屆峰會備受關注的環節之一,今年的主論壇還特設了“六小龍烏鎮對話”。對話現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云創始人王堅主持,宇樹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游戲科學、DeepSeek(深度求索)6家前沿科技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首次在烏鎮齊聚,就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技術突破、社會價值及未來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六小龍的出現跟互聯網大會之間的關系非常值得研究,過去十年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作為創新型企業,你們如何抓住時代機遇?”王堅拋出這樣的話題。宇樹科技負責人表示,公司成立9年多來,從3人團隊成長為千人規模,依托中國完善的創業生態與公司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推出的人形機器人已出口至全球頂尖實驗室,“杭州乃至全國對于創業公司的支持和整個創業生態環境的營造,讓我們能發揮熱情,實現夢想并回饋社會。”這番話道出了眾多科創企業的共同心聲。
據媒體報道,在烏鎮峰會新聞發布會上,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表示,“杭州六小龍”的發展,與烏鎮連續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所形成的互聯網發展良好生態有著直接的關系。借助烏鎮峰會這一高端平臺,邀請其分享創業、成長、發展的經歷,正是大家高度關注和感興趣的話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宇樹科技創始人、CEO、CTO王興興回顧了多年前參加烏鎮峰會的往事。“回望過去十年,我們公司從2016年的時候只有三個人,到現在有一千多人。非常感謝杭州對創業公司的支持,讓我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熱情和價值,去實現自己小時候的夢想,給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十年前,我們的核心團隊還在哈佛大學讀書。”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回顧,受腦機接口技術改變生活的啟發,團隊開啟了創業之旅。“當時是一邊讀書,一邊在地下室研發,經常是半夜三點,一群留學生頭上戴著腦電設備閃閃發光地測自己的腦電。”
韓璧丞表示,團隊發現在美國開發、研發速度較慢,2018年正式決定把公司總部遷回浙江杭州,企業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他說:“十年過去了,腦機接口領域可以用風起云涌來形容。腦機接口也被列入我國‘十五五’時期重要前沿技術,公司更有信心做好相關業務。”
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黃曉煌回顧,他曾在硅谷英偉達工作不受重視,于是自己創立了公司。他回國搭建GPU集群,創立群核科技。在他看來,公司成長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縮影,從互聯網公司轉型為空間智能公司,服務人類與機器人,與烏鎮大會精神密切相關。
“2015年,我們開始做四足機器人,那個時候美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已經做得非常好,可以走向室外,非常靈活地運動。我們當時想,能不能讓中國的機器人也能夠走出室外,真正表現出非常靈活的運動能力,這是我們當初的追求。”云深處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秋國回顧。如今,國內四足機器人已跨越技術鴻溝,應用于多個場景。“我們希望未來四足機器狗能夠到達陸地上任何一個地方。”他說。
游戲科學創始人、CEO,《黑神話:悟空》制作人馮驥回顧了公司做單機游戲的初衷。他表示,作為內容產業,如果中國團隊做中國題材可以追趕、接近,甚至超過國際水平時,中國用戶會給予相當大的回報,《黑神話:悟空》就受益于此。中國用戶會認可優質國產產品,也會識別偽劣產品。
深度求索資深研究員陳德里表示,公司從創立之初開始就以實現追求AGI為自己的本質目標,因此,公司的核心優勢就是專注在以長期主義堅持做前沿智能突破,以及技術開源帶來的合作和共享。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曲愷藝 攝
關于機器人行業未來的發展,王興興表示,AI加速了整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他說:“最近一年,具身智能領域已經有點像做夢的感覺,很多科幻中的事實已經變成現實,這種現象在未來幾年還會加速。”
在王興興看來,對比其他核聚變、登火星等前沿技術,具身智能的實現可能相對容易。他相信,明年和后年,機器人行業會有更多驚喜。
“腦機接口技術已經從實驗室里的一些試驗,變成能夠真正影響人們生活的產品。”韓璧丞表示,公司的技術路線是沿著“從痛到大”來規劃產品。先幫助殘疾人、自閉癥孩子等最需要幫助的人,后續將推出睡眠改善、體重管理等面向普通民眾的產品。
黃曉煌認為,AI是數據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新發展階段,空間智能是繼大語言模型之后的重要領域。“未來肯定是一個充滿機器人的世界,甚至一個人有10個機器人在服務。這個時候,不光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的工作環境也有大量的機器人在服務。因此,我們更需要空間智能技術來統一管理、指揮這些機器人,公司正專注空間智能領域。”
朱秋國表示,公司的機器狗更多的是聚焦行業應用,在電力巡檢、應急消防等場景中打磨產品,解決實際問題。公司的人形機器人以“代替人在危險惡劣復雜場景工作”為目標,發布了全球首臺具有防護能力、可室外作業的人形機器人。“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在選用行業級人形機器人的時候,仍然選云深處科技!”他說。
在馮驥看來,《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是中國游戲產業長期發展的結果,產業培育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和人才,眾多優秀中國游戲團隊是其基礎。他表示,優秀的游戲能讓玩家擺脫“游戲羞恥”,期待將中國文化通過科技手段傳遞給更多人。
“未來三到五年,人類和AI可能處于一種蜜月期狀態;未來五到十年,AI可以取代部分人的工作;長期來看,10年到20年,AI可能取代絕大多數工作,科技公司應扮演人類守護者角色,保護人類安全,參與社會秩序重塑。”陳德里展望。
DeepSeek負責人表示,目前要做的就是讓AI具備穩定的泛化學習算法,同時建立起它跟真實世界更多的鏈接。盡管挑戰嚴峻,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果我們把目光拉長放遠了,比如說放到10-20年后,從AGI實現的時間來看,目前AI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被解決的。”他的樂觀來自對技術發展加速度的觀察:“舉個例子,三年前,ChatGPT剛出來的時候,它做一些小學數學題還經常出錯,但是現在的話他已經能夠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金牌。”這一對比極具說服力。
“AI在某些領域的能力進步不是線性的,而是呈現跨越式發展。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能力曲線便會急速上揚。”游戲科學負責人也表示,AI應賦能更多普通人,“當技術普惠成為常態,就能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證券報、潮新聞客戶端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