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5-11-17 20:21:16
在四川,11月12日至14日,中小學已經過了首個秋假,孩子們如何過的?從博物館到世界遺產地,從城市研學點到自然風景區,跟隨總臺記者一起去看看。
首個秋假,不少青少年選擇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成都博物館每日增加了2000張線上預約票,并推出多項“秋假”主題活動,如原創皮影戲《錦城奇旅》,為孩子們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還精心策劃手工體驗,聯動社區打造“行走的課堂”。

成都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工作人員 蒲卓婭:我們成都秋假的首天,現場基本上都是以親子家庭為主。準備了非常多的精彩的手工活動,還有我們的古蜀民居搭建。

在涼山州西昌市,秋假恰逢大涼山戲劇節,孩子們在觀演中感受戲劇藝術的魅力。在綿陽市北川縣,孩子們探秘古老羌寨。在射洪市,軍工文創園迎來一批小訪客,他們在參觀中感悟奮斗精神。在達州市,農場里的農事體驗,讓孩子們親近土地、感知勞作。

學生 伍秋澤:當書本上的歷史、地理知識,變成眼前真實的風景和可以親手觸摸的文化,整個學習過程就完全“活”了起來。
社會資源聯動 合力打造快樂假期
在這個秋假里,一些街道社區、科研院所、青少年宮、科普基地等社會力量,也紛紛主動補位,敞開公共空間、專業資源,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和更貼合需求,也讓家長們省心。
秋假第一天,成都市高新區中和街道的體育公益課熱鬧非凡。足球場上的奔跑聲、乒乓球室里的擊球聲、搏擊館里的吶喊聲此起彼伏。為迎接首個秋假,街道精心策劃了球類、舞蹈、搏擊等多種公益課程,覆蓋5-14歲不同年齡段,一經推出就受到家長熱捧,多個課程短時間內報滿。

此外成都市青少年宮還統籌了8個校區的場地和師資,推出了覆蓋勞動教育、手工制作、國防體驗等多元課程。同時,每天面向社會公眾提供1200個“青少年與未來防災體驗館”的免費體驗參觀名額。在地震實景模擬區、煙霧迷宮等互動場景中,學習避險自救技能,搭建帳篷,體驗急救等。

學生 朱祉銘:我感覺非常地有意義,學了這些急救知識可以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得到一些成就感。
除此之外,一些專業科研機構也向孩子們敞開了大門。在中國光學學會成都科普基地,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光電科普館,了解光電的歷史發展和前沿科技的應用,互動體驗各種趣味項目,并分小組進行光電實驗,制作屬于自己的感應路燈。
留校學生的秋假如何過?
這個秋假期間,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出去,也有一些家庭選擇校內公益托管。選擇托管的孩子們多不多?他們的秋假如何過?托管班的課程又是如何設置的?我們繼續來看記者的一線觀察。
11月12日上午九點,我們來到成都市青羊區一所小學,這所學校共30多名學生報名托管班,全是一到三年級的學生,四到六年級無學生報名。由于學生不多,學校便打破常規,將學生混合編班。那么學生們在托管班干什么?老師又會如何兼顧一到三年級孩子的需要呢?

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教師 鄧銳:一到三年級的孩子他們比較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們就采用繪本來入手,給他們講故事,來提升他們的興趣。
而在成都石室聯合中學,有20多名初中生參加了秋假托管班,學校也是采用的混合編班的方式進行授課。

石室聯合中學教師 呂青:我們都是在充分調研了家長和孩子的需求之上,才設計的這個課程。在秋假活動期間,我們的課程就更側重于趣味性,這一次我們開設的是人工智能課程,側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

成都石室聯合中學九年級學生 王琦瑋:平時我就比較喜歡人工智能,但是因為平時課程比較忙,所以就沒什么時間去接觸,我覺得這次托管課程非常棒。
據了解,此次托管課程在學校設置上調整了決策主體,更注重回應學生與家長的需求。除成都以外,在四川瀘州、德陽、自貢、遂寧等地的學校均開展了多種秋假托管課程。
彈性假期 自定研學項目 多元嘗試
秋假來了,有部分家長會有擔憂:三天時間,孩子們離開課堂,學習節奏會不會被打亂?假期的時間能否更加靈活?面對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兩家已嘗試多年的學校,看看他們是如何進行的,嘗試效果如何,給大家提供更多參考。
在成都市天府七中小學部,這里已探索嘗試了八年的彈性休假制度。家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學期內自主選擇5天休假時間,申請幾個學生家庭組團或單獨出行都可以。個性化的假期安排,讓學生和家長的安排更加靈活。
可能有家長會有疑問,假期課程進度落下了該怎么辦?
天府七中黨委書記 校長 陳剛:在研學的過程中,如果有比較重要的學習任務,我們就會通過線上同步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學習任務是什么。實際上這也是對孩子的統籌能力,他能夠兼顧一邊研學一邊學習的培養。

而在四川天府新區的香山中學,三年來,都在進行“小學段”教育實踐。每學期,學校會專門安排一周時間,不上傳統課程,也沒有作業,而是讓學生們自己討論、設計自己班級的研學路線,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項目。讓“我的假期我做主”。

天府新區香山中學黨委書記 姚敏: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學生,把學科之間、學科與生活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產生了更多的關系鏈接,對他的溝通、協調、組織領導力等等方面,都會有全面的提升。
首個秋假,是探索,也是嘗試。當然,每個家庭、學生和學校面臨不同的需要,如何讓短暫的假期發揮出作用、達到效果,實現學生的多元需求,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持續探索與協同努力。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羅哲:我們用托底+協同來推進,可能很多家長突然遇到這樣一個假,覺得年休假休完了等等,不能保證。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先實行托底,只要家長不方便,我們就用學校和社會的方法來托底。協同是什么?我們的人社和工會部門就協調了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和他的假期的合理安排。我們的文化部門就協調了所有的文博資源的開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