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收官“十四五” 謀篇“十五五”丨成都“智”變:讓城市治理持續升級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1 21:46:16

堅持場景驅動、算法賦能、智能協同、多元共治,構建完善超大城市智慧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便利化水平,打造韌性、綠色、宜人、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樣板。到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國內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和全國“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典范城市。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Cgtwxmhycs1762867902424.thumb_head

成都城市風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36263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回望“十四五”時期,成都為全球來客體驗并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打開了一扇全新窗口。在這里,超2.3萬億元經濟總量、超390萬家經營主體,有力地印證了城市的活力。

但另一方面,隨著吸引要素、集聚經濟的能力不斷加強,成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破解“成長的煩惱”——如何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營造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城市生活?持續增加治理投入,想方設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成都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城市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這一“人民之問”。

一個態勢:城市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決策運行,城市有多“聰明”,人們的生活就有多便捷。

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道路的梗阻,是城市發展中常見的“痛點”。截至2024年,成都汽車保有量已達699.8萬輛。作為國內首批啟動智慧交通建設的城市之一,成都持續升級“城市交通大腦”——

在客流量大、擁堵頻發的路段,引入AI紅綠燈,通過算法實時感應監測各方向車流量,動態調整綠燈時長,讓傳統的“車看燈”升級為智能的“燈看車”;在主干道試點“可變車道”,根據早晚高峰流向靈活調整車道功能,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

AI紅綠燈路口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時至今日,成都已有15條軌道交通線路,還有百余公里集電力、通信、燃氣、污水、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為一體的綜合管廊,時刻保障著城市各項基礎服務供給。

以排水為例,在成都市中心城區“5+1”區域的7600公里排水管網內,布置了1449個液位計和182個電導率儀等設備,它們與后端的“智慧排水綜合管控平臺”相連,構成了一張嚴密的智慧網絡。該平臺能夠通過智能診斷算法對管網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如發現異常情況,工作人員會立即聯動處置,確保及時消除風險隱患。

不止于此,這座城市還在以“智慧”為抓手拓展更多的切面。如《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所說,成都要“加強群體感知能力建設,構建‘人、車、地、事、物’時空動態關聯分析功能,支撐城市運行風險智能研判。”

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今年7月初的那場特大暴雨,它不僅刷新了成都氣象觀測史紀錄,也將城市治理體系推向“壓力測試”的前沿。彼時,成都市氣象部門結合自主研發的“蓉城·靈犀”人工智能模型,在暴雨降臨當天下午,提前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啟動三級應急響應,這也是歷史上最早的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蓉城·靈犀”人工智能模型 圖片來源:成都市氣象局

據成都市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已優先在路燈桿、地下綜合管廊、燃氣管網等部位加快加密部署感知源,“十四五”的目標是接入5000萬個感知終端,打造“全時、全域、全覆蓋”的城市感知神經網絡,爭取實現對城市生命體征24小時×365天無間斷智慧體檢。

一種理念: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用戶思維

“臺賬報表多、工作任務重”,曾幾何時,這樣的難題困擾著不少基層工作者。去年,成都瞄準“報表”類問題,開發“報表通”系統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這一系統通過數據自動流轉與智能處理,替代傳統模式下海量的人工填報、計算、核對與傳遞工作,不僅為工作人員“解綁”手上的報表枷鎖,依托“報表通”開展的分級信用監管新模式,也減輕了企業應對頻繁檢查和填報相關報表的負擔,讓企業將更多精力專注于自身發展。

“報表通”系統界面 圖片來源:成都發布

這可以被視作觀察成都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一個切口——那就是要突出問題導向,完善分層分級響應處置機制,加快構建快速高效閉環流程。要強化用戶思維,緊扣市民群眾、經營主體、基層干部等實際需求,拓展更多務實管用的應用場景。

誠然,智慧城市建設千頭萬緒,但落腳點卻十分樸素:唯有真正讀懂人們“想要什么”,才能把服務做到“好用、管用、受用”。

作為一名12345熱線接線員,張穎曾經每天要接聽上百通電話,從噪音太大、占道停車到落戶政策咨詢……各式各樣的訴求,讓她真切感知到這座城市的煙火溫度,也印證了這條熱線在成都人心中的分量。2023年1月,“12345親清在線”啟動,張穎轉為企業服務專席人員,開始受理企業訴求。數據顯示,上線運行一年,該平臺累計受理企業訴求11萬余件,同比增加7.5倍,提供各類惠企服務3萬余次。

成都信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雯琪對此感觸頗深——她所在的公司因招聘貧困人員,本可享受“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稅費減免”政策,卻在辦理時遇到系統無法開具往年貧困證明的難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撥通了12345助企熱線,最終順利辦理退稅。

“我沒想到12345有專門服務企業的專班”,如王雯琪所說,“成都的速度和效率讓我堅定了回國創業發展是無比正確的選擇。”從求助到辦結,一次高效的問題解決,讓企業不僅感受到服務“管用”,更從心底覺得“受用”——被尊重、被支持,從而愿意扎根于此、長遠發展。

一套支撐:加快數字賦能,以科技筑牢根基

茂密山林間,如何圈定火災區域,減少災害損失?交通高峰時,怎樣合理指揮分流,實現道路通暢?2022年,成都智算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個面向跨模態遙感數據的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空天·靈眸”問世,讓這些問題有了解決的方向。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成都智算中心作為西南首個獲科技部批復建設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已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11個行業打造了近300個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成都智算中心 圖片來源:成都發布

這是科技改變城市的一個力證。科技創新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根基,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關鍵是要擁抱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應用的場景。成都武侯公安推出的“3M”可視化指揮模式,基于5G執法記錄儀實時回傳音視頻、定位、對講等功能的深度應用,可著力解決警力、警車、公務用槍、警用裝備等警務要素一屏匯聚和指揮扁平化、警務可視化、調度精細化等問題。

時至今日,無人駕駛汽車穿行,智能游船劃過湖面,無人機精準投遞包裹……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正逐漸融入成都的日常。

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被寫入成都“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力爭智慧城市建設走在中西部城市前列”;到“十四五”,成都大步向前,劍指“一流”——2025年成為國內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和全國“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典范城市。

眼下,又一個五年周期即將開啟,如何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治理路徑,2100萬成都人期待著成都的下一步。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楊歡 余蕊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97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视频久久久久久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