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9 10:26:42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醫藥制造企業向創新藥企業轉型。仿制藥、創新藥的研發選擇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發展,也關乎國內醫藥產業的有序發展。
3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創新藥和仿制藥分別滿足了臨床的不同需求,從發展的角度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有很大需求的,企業都應該加強布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醫保負擔重,做好仿制藥可以為眾多患者提供可及性,從另外一個維度滿足臨床需求,從長期來看,仿制藥有著不可替代的前景和業務價值。
另外,創新藥和仿制藥是相互促進和發展的,它們有共同的CMC(化學成分生產與控制)和生產需求,同時一些藥物遞送、質量控制等技術或平臺也可以相互支持,以齊魯制藥為例,仿制藥的工藝和生產能力能支持和保證創新藥的開發,在創新藥開發中產生的的一些新技術也帶動了仿制藥的提升和開發效率。
目前,很多企業從原料藥向制劑,向創新藥企轉型,李燕認為這些轉型是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戰略來轉變的,這種趨勢是順應市場需求和變化的結果。但是,國際形勢對中國醫藥行業造成的影響,特別是造成的問題不容忽視。
“國際藥物研發的合作、產品國際注冊、一些進口尖端儀器和目前無法國產替代原材料的采購等,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和提前準備,從長遠看,醫藥行業全球一體化經濟是趨勢,無論是仿制藥還是創新藥,全球開發是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礎。”李燕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