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7 13:09:41
榮昌生物上半年的收入增長離不開兩款核心產品的銷售增長,持續擴大的虧損則與不斷擴大的研發費用有關。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陳俊杰
8月16日盤后,榮昌生物(688331.SH,股價26.97元,市值146.81億元)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2億元,同比增加75.59%;實現歸母凈利潤-7.80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10.9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20億元,上期同期為-7.08億元。
作為國內“ADC藥物第一股”,榮昌生物上半年的收入增長離不開兩款核心產品的銷售增長,持續擴大的虧損則與不斷擴大的研發費用有關。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6.73億元,較今年初減少7.35%,較上年同期減少近40%。
對于市場上傳聞的“現金流吃緊”,公司今年進行了多次回應,并在3月底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25.5億元。但融資環境也在變化。7月24日,榮昌生物宣布調減3月底公布的定增擬募資額上限近6億元。
作為一家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榮昌生物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抗體融合蛋白、單抗及雙抗等治療性抗體藥物領域。
目前,公司的兩款核心產品是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愛)和維迪西妥單抗(RC48,商品名:愛地希)。其中前者是全球首款、首創的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產品,已在國內完全獲批可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后者是首款國產ADC創新藥,可用于治療HER2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GC)及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mUC)。
而這兩款產品也是榮昌生物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2億元,同比增加75.59%。按商品類型分,公司的銷售商品收入為7.29億元,上年同期為4.16億元,同比增加75.30%。
公司表示,隨著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準入醫院數量及覆蓋藥房數量大幅度增加,公司商業化團隊一線銷售人員擴充以及商業化推廣力度加大導致銷售費用相應增長,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為3.90億元,同比增長11.28%。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自身免疫商業化團隊已組建約800人的銷售隊伍,已準入超過900家醫院;公司腫瘤科商業化團隊已組建近600人的銷售隊伍,已準入超過700家醫院。
記者注意到,與榮昌生物3月披露的2023年年報相比,公司自身免疫商業化團隊增加約50人,準入醫院增加約100家;腫瘤科商業化團隊無明顯變化,準入醫院增加約50家。
榮昌生物表示,公司上半年扣非凈利潤為-7.94億元,主要由于公司對在研項目研發投入的持續加大。具體來說,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合計8.06億元,均為費用化研發投入,同比增加49.18%,這部分投入比公司上半年營收還要多6447.59萬元。
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兩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21年至2023年,榮昌生物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11億元、9.82億元、13.0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9.85%、127.19%、120.62%。
目前,公司共有八個分子處于臨床開發階段,正在針對幾十種適應癥進行臨床開發。其中,10余款候選生物藥產品處于商業化、臨床研究或IND準備階段,均為靶向生物創新藥。根據公司8月13日公告,泰它西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III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將于近期向CDE遞交上市申請。
截至6月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6.73億元,較今年初減少7.35%,較上年同期減少近40%。
根據7月9日的電話會議記錄,公司方面在回復機構詢問時稱,公司在資金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賬上有一定的現金儲備;商業化帶來一定規模的現金流;擁有充足的銀行授信;潛在的國際合作和資本市場融資。
不過,融資環境也在變化。7月24日,榮昌生物宣布調減3月底公布的定增擬募資額上限近6億元。調整后,公司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約19.53億元(含本數),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凈額將用于投資新藥研發項目,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榮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內容包括RC18、RC48、RC28、RC88、RC148及RC198等產品的臨床研究。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