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讓愛育未來”,2025成都“蓉城家長季”正式啟動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6 22:39:48

2025年5月16日,成都市家長學校總校“‘讓愛育未來’——2025成都‘蓉城家長季’”在成都開放大學天府校區開幕。活動聚焦“家校社協同育人”,知名教育心理學專家李玫瑾、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始人楊詠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龍迪等發表主題演講,探討家庭教育新視界。活動還設有圓桌討論、創新實踐案例分享等環節,并介紹了成都家庭教育網絡及精準化指導服務,讓教育關懷落地生根。

每經記者|余洋    每經編輯|唐元    

家庭教育是刻錄文明傳承的基因圖譜,教育創新是滋養城市未來的根系工程。當“家事”升維為“城事”,這座千年蓉城正在書寫怎樣的創新答卷?

今年的5月12日-5月18日是第四個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依法護航成長,用愛浸潤心靈”,為持續推動成都家庭教育與社會文明建設深度融合,5月16日,成都市家長學校總校“‘讓愛育未來’——2025成都‘蓉城家長季’”在成都開放大學天府校區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文明辦,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傳媒產業集團,成都開放大學,成都新東方家庭教育指導與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本次活動聚焦“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核心命題,既有知名教育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拆解成長密碼,也有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始人楊詠梅解碼數字時代的親子對話,更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龍迪帶來療愈創傷的家庭能量課,通過前沿教育理論與鮮活實踐案例的深度對話,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模式注入全新動能。

“家校社”協同育人新視界,教育大咖解構成長圖譜 

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育者和引路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為成長播撒啟蒙的種子,亦需以智慧引領前行方向。當傳統教育范式遭遇數字文明沖擊,如何構建適應未來的家庭教育體系?

愛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智慧便是它的靈魂。在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重塑教育邊界的今天,如何讓技術成為傳遞愛的橋梁,又如何守護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情感溫度?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始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傳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楊詠梅率先發表《數智時代需要智慧愛》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讓家庭教育更精準、更溫情的‘助推器’。”在楊詠梅看來,當下社會存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倒置人性異化”的隱憂,她強調“家庭教育應當回歸育人本質,摒棄急功近利傾向,始終以品德塑造為核心責任”。

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隱形課程”。一句鼓勵、一次擁抱、一場平等的對話,都可能成為照亮孩子一生的光。如何將心理學智慧融入日常生活,讓家庭成為滋養心靈的港灣?作為護童成長項目國家級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龍迪教授創新性提出“正念養育”概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她將這一源自東方智慧的生活哲學闡釋為:“它是激活生命能量、專注當下體驗的覺知能力,更是滋養心靈和諧、轉化生存困惑的實踐藝術”。在龍迪教授看來,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從大地、從月亮、從日常生活中的一粥一飯中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教育最根本的命題就是讓孩子學會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綻放生命。

當分數與技能成為焦點,是否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命題,如何讓孩子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綻放生命?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則從人性本源切入,深度解析《生命教育之難點》。死亡認知的敏感性、青少年認知發展的階段性局限以及人類對死亡感受的滯后性特征在她看來是“生命教育”的三大核心難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李玫瑾強調,生命教育應通過有溫度的情感體驗來實現。人生各個階段形成的牽系:嬰幼兒期的依戀、青年時的愛情、珍視的物件與創作,都承載著生命意義。當這些情感連結讓人產生深切掛念,或他人因其存在而感到價值時,生命的珍貴才能真正顯現。

三個主題分享,金句不斷,掌聲不斷,全場氛圍逐漸升溫,活動進入“讓愛育未來”最富思辨性的環節——圓桌討論與互動。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創始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傳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楊詠梅、成都開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鐘富春、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副主任應光,三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現場針對科技賦能下的溫情教育新范式展開探討。

針對“家庭教育亟需突破的核心困境”“家庭如何成為未來人才的‘核心孵化器’”“當前家庭教育亟需解決和關注的重點問題”等內容,三位嘉賓深度思辨,解析了人工智能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邏輯,讓“協同育人”的實踐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案例推演”精準賦能,階梯式破解家庭教育困境

除了理論分析,更要有實踐指導,在成都這片熱土上,正是無數教育領航者的躬身實踐,讓“家校社協同育人”從理念走向行動,從藍圖化為風景。

本次“蓉城家長季”突破傳統講座模式,讓一線教育工作者圍座分享“跨文化包容教育”“家校數字平臺共建”等創新實踐的方式,針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學教育三個關鍵階段真實教育優質案例進行宣講,讓廣大老師們受益匪淺。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在學前教育專場,成都市第十八幼兒園園長周利娜分享了特色教育實踐。該園抓住3-6歲兒童發展黃金期,將紅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通過創設紅色情景課堂、聯動家長與社區紅色資源,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家國情懷。

針對小學階段家校共育需求,成都師范附屬小學華潤分校副校長鄧文婷介紹了以家國情懷培育為核心、以校本教材實施系統教育,整合校內外紅色文化元素,打造浸潤式育人空間的“一核四維”協同育人模式。

中學教育專場則聚焦青春期教育難題,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西區)專職副書記唐國平分享了“德慧”家長學校以學校為主導、家庭參與、社區支持的“三位一體”聯動機制的建設經驗。其實踐成果已獲得“全國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基地”“青羊區家庭教育示范校”等多項認可。

“織網生根”處,成都讓家庭教育關懷真正落地生根

為了讓家庭教育服務更加可知可感,成都一直走在實踐的道路上。

自2023年6月成都開放大學成立家長學校總校以來,成都這座城市精心編織覆蓋全域的23個區(市)縣家庭教育網絡,如同毛細血管般延伸出2018個子校,將教育服務的根系深深扎進學校課堂、社區廣場和文明實踐陣地,努力構建“15分鐘家庭教育服務圈”。

2024年盛夏七月,蓉城迎來家庭教育綻放時刻——首屆“蓉城家長季”啟幕,四大特色項目鑄就品牌:“家庭成長課表”如精準滴灌的智慧甘霖,“成長地圖”繪制出家庭教育風景線,“成長禮單”裝載著定制化教育錦囊,而“家庭教育宣傳聯盟”則集結起社會各界的力量矩陣,讓知識春雨浸潤千家萬戶。

本屆“蓉城家長季”,家庭教育精準化指導服務還將持續深化。5月起,成都各區縣將開展百余場家庭教育咨詢活動,教育專家、心理咨詢師將深入23個區縣,通過“教育門診”把脈問診、“個案會診”對癥開方,為每個家庭定制專屬成長方案,讓教育關懷真正落地生根,綻放出千姿百態的家庭教育之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教育 成都市 成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 午夜女人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激情视频 | 宅男噜噜69国产精品观看 |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