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20:06:08
7月1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報告,以專欄形式分析美國穩定幣發展。報告指出,全球99%以上穩定幣以美元及其資產為基礎,穩定幣實為美元數字貨幣。美國通過立法加強穩定幣監管,旨在鞏固美元地位。特朗普政府推動數字資產和區塊鏈技術,SEC發布穩定幣指引,參議院通過GENIUS法案。穩定幣增長將增加對短期美元資產需求,降低美國國債利率。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張益銘
7月1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2025年第3季度《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者注意到,報告專欄以《美國穩定幣市場最新進展、監管動態及對美元地位的影響》為題分析美國穩定幣發展。
專欄指出,由于美元及美國國債目前仍然是最穩定和最具有全球地位的傳統貨幣及資產,目前全球99%以上穩定幣發行以美元及其資產為基礎,這遠高于美元在全球支付中50%左右的占比,以及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58%左右的占比。因此,就這個意義而言,穩定幣實際上就是美元數字貨幣。
從全球來看,當前穩定幣發展有加速之勢。中國銀行研究院國際金融主管邊衛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信息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加速應用,推動穩定幣蓬勃發展,無疑將帶來支付體系新的變革,應深入探討穩定幣在各類應用方面的拓展。另一方面,需關注全球穩定幣發展對金融監管協調、國債市場流動性、金融脆弱性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壽林 攝
近年來,在全球數字貨幣發展的大潮中,美國的發展路徑不同于其他主要經濟體。
上述報告專欄指出,這主要體現為,美國抑制央行數字貨幣(CBDC)發展,支持私有數字貨幣發展。特朗普政府及新一屆國會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過程。主要經濟體發展CBDC的動因之一是“去美元化”,而美國發展數字貨幣則是為了鞏固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當前,穩定幣正在并有可能對美元全球地位帶來深遠和重大影響。
根據專欄,主流形式的穩定幣以現有貨幣及資產中最穩定和最具全球地位的傳統貨幣為基礎,同時納入現代數字貨幣及資產的技術優勢。由于美元及美國國債目前仍然是最穩定和最具有全球地位的傳統貨幣及資產,目前全球99%以上穩定幣發行以美元及其資產為基礎,這遠高于美元在全球支付中50%左右的占比,以及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58%左右的占比。
因此,專欄認為,穩定幣實際上就是美元數字貨幣。
專欄提出,美國聯邦機構和國會加速穩定幣監管和立法是推動其深化發展的重要步驟。2025年2月,特朗普上任伊始即發布行政令“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其旨在禁止聯邦機構發行CBDC,同時推動數字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發展,以確保美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4月,美國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穩定幣指引,要求其1:1與美元掛鉤和可贖回,以美元高流動性、低風險資產(包括國債)等支持,并僅作為交換媒介、支付機制或價值存儲手段而非用于投資盈利。
6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法案)。這是美國首部系統性監管穩定幣的法案,其涵蓋穩定幣定義、發行機構注冊、贖回、儲備、報告和審查等關鍵條款。其要點主要體現為:穩定幣可按預定金額(如1美元)贖回;每1美元穩定幣發行需要至少持有1美元“許可儲備資產”,包括現金、有保險存款、短期國債、國債擔保回購和逆回購、政府貨幣市場基金、央行準備金等。這標志著美國穩定幣的發展進入了立法認可和保障階段。該法案目前待美眾議院通過及美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2025年6月指出,穩定幣立法將創造一個市場,該市場將在全球范圍內擴大美元的使用。
穩定幣對美元、美國國債資產的發展及其全球地位鞏固產生一定影響。GENIUS法案要求穩定幣的發行持有美元現金或類似高流動性資產,特別是到期時間在93天或以內的(超短期)美國國債作為儲備。
專欄認為,穩定幣發行增長無疑會增加對短期美元資產,特別是對超短期美國國債的需求。由于穩定幣在全球發行,又會促進全球范圍對這類資產的需求,并降低美國國債利率。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發現,2024年全球以美元為支持的穩定幣購買了近400億美元短期美國國債,其規模與美國最大的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相當,并超過了大多數外國購買量。
目前,最大的穩定幣發行商Tether(USDT)和排名第二的Circle(USDC)穩定幣發行也是與這類資產掛鉤。這兩家機構在穩定幣發行市場中的占比約為90%。
近期特別是6月份以來,隨著全球第二大穩定幣公司Circle上市,以及穩定幣相關法案、條例的推出,穩定幣呈加速發展之勢。對于穩定幣接下來的發展,中國銀行研究院國際金融主管邊衛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際研究的理性視角看,需把握以下三組關系。
第一是路徑和動力。美國抑制CBDC的同時,推動發展穩定幣。從數據上看,美元穩定幣在穩定幣中的份額,遠高于其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份額。穩定幣的應用和不斷擴大,無疑將對未來美元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支付、計價、儲備工具地位帶來深遠影響。而發展中國家發展CBDC的主要動因是去中心化。
第二是規模和影響。截至2025年5月末,穩定幣總市值突破25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70%左右投資于超短期美國國債,特別是將93天以內超短期美國國債作為儲備,未來這可能彌補境外央行等主權機構對美國國債的減持。
邊衛紅表示,最新關注到,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報告分設兩種不同情景對穩定幣市值做出預測。一種是穩定幣不付息的情形下,2028年將增至2萬億美元,對美國國債的投資需求將達到1.4萬億美元,這將超過任何單一國家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另一種情形是穩定幣付息,穩定幣發展帶來的美國國債投資增量可能更高。
邊衛紅進一步指出,穩定幣在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方面的低成本、高效率優勢,會進一步支持美元在全球的使用。穩定幣如此快速發展,對未來美國國債市場供求結構、基于國債回購市場的美元基準利率水平走勢,以及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將帶來何種影響,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第三是效率和風險。一方面,信息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加速應用,推動穩定幣蓬勃發展,無疑將帶來支付體系新的變革,應深入探討穩定幣在各類應用方面的拓展。另一方面,需關注全球穩定幣發展對金融監管協調、國債市場流動性、金融脆弱性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