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9-25 22:53:22
秋分節氣,在這個孕育豐收的美好時節,2025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如約而至。
短短兩天時間,300余家海內外知名企業和商(協)會嘉賓密集到會,其中央企和“三類500強”企業達到150家,占比創下近年新高,可見本次“四川行”受到了海內外投資企業的高度關注。
不僅關注,企業更用真金白銀拿出實際行動。活動期間,簽約投資合作項目總數達到340個,投資金額2630.6億元。
都說吸引企業加大投資的難度越來越大,企業越來越謹慎,這一次,企業家們為什么就愿意,為什么就能“成”?
“四川行”活動現場
首先,還是因為四川有機遇。
四川是經濟、人口、資源、科教、產業大省,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肩負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去年,四川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5.6%,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呈現了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
可以說,今日之四川活力迸發,機遇無限,已成為我國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也為中外企業來川投資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其次,是因為四川有潛力。
目前,四川自己培育了六大特色優勢產業,擁有三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五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全球50%的高端柔性顯示屏,16%的多晶硅,10%的平板電腦,15%的投影機,10%的動力電池產自四川,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核技術應用等新興產業年均增長20%以上。企業與四川一起深耕產業沃土,攜手塑造產業競爭優勢,可以共同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高端。
同時,四川還是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電力裝機容量1.5億千瓦,供應了全國1/3的水電和1/4的天然氣,綜合要素成本僅為東部沿海地區7成左右。企業把自身的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與四川成本優勢結合起來,可以共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還有,四川地處歐亞大陸的幾何中心,擁有輻射西部近4億人口的大市場,在川世界500強企業達385家,成都雙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三。企業與四川深化開放合作,攜手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可以把市場邊界做得更寬更大。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冉夢之不禁感慨:本屆四川行的主題——“共建產業生態,共贏新質未來”,不僅表達了四川的前瞻愿景,也體現出中歐企業的共同追求。
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是四川高能級投資交流平臺。舉辦十多年來,有5900多家企業和商協會在這里找到了事業伙伴,7200多個項目在這里簽約落地,可以說“四川行”已展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成為中外企業家掘金四川的尋夢之旅。
嘉賓交流合作氛圍熱烈
而這一次,四川更是厚迎八方來賓,精心準備了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機會清單,推出1500多個項目,列出了資源利用項目、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和應用場景項目“三張清單”,為企業提供路徑明確、務實管用的投資指南。
瞄準投資機遇,不僅活動現場成功簽約了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制造總部基地項目、AI車載流動醫療西部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等14個新質生產力項目,活動期間簽約項目總數更是達到340個。“建圈強鏈”在催生產業新項目同時,也讓項目更具含金量。
14個新質生產力項目現場簽約。主辦方供圖
“四川行”現場,也是科技與狠活的大型展示現場。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應用于隱身衣、電磁黑洞等尖端裝備的技術項目超材料生產基地落地四川,該企業入股的產業鏈伙伴企業天穹動力公司,明年擬產30萬架無人機產品。公司董事長劉若鵬評價:“這是企業速度、四川速度、也是整個產業鏈產業集群共同落地、一起創新的速度。”
頻刷人形機器人訂單全球紀錄的北京必優選,看到四川正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著力推進AI產業建圈強鏈,不僅在四川打造了人工智能職業教育總部以及智慧IP區域總部,未來還將攜手四川一起開創AI大場面。
有企業家說,“在人口紅利、招商政策紅利不再那么突出的時候,‘企業家紅利’其實也非常重要。因為一家鏈主企業進來,就有一批企業落地,從而推動一條產業鏈快速崛起。未來的市場競爭,不是一家企業的競爭,而是一整條產業鏈的競爭。”
而這,也正是此次“四川行”最大的著力點所在: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向,結合四川確定的“15+N”重點產業,逐條梳理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精準邀請賽道企業和具有牽引性的潛在投資項目,確保每一個項目都嚴格對照四川重點產業鏈方向,讓項目真正體現出了“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標準。
會后,我們得到一組數據:在這次簽約金額高達2630.6億元的340個項目中,其中四川六大優勢產業項目占比超80%,四川“15+N”重點產業鏈項目投資金額約占總數的45%,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占比達39%。這些實打實的成果,印證了“四川行”取得的成功。
“四川行”,既是誠邀賓客投資四川、投資西部的重要平臺,更是四川與企業家相互成就、共赴未來的合作之旅。企業家們用真金白銀投下重要一票:投資四川,就是投資未來,投資四川,定會贏得未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