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5 23:17:30
湯敏表示,把車間轉移到貧困地區去,既能讓產業煥發出青春,賺另一桶金,同時也為社會,為中國的扶貧貢獻力量。同時,他看到,現在多地在推動“扶貧車間”的發展,但光靠政府是不行的,非得企業跟政府結合起來。
每經編輯|陳鵬麗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文多
日前,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在廣東佛山舉行。
國務院參事湯敏在出席上述博覽會時發表講話表示,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環境是過去10年來最穩定的時期,這對中國制造業升級換代是一個機遇,“一方面我們一定得轉型升級,向更高端的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社會資源……把那些向外國轉移出去的產業拉一部分回來”。
記者注意到,“扶貧車間”這種以工業為基礎的新扶貧模式正在逐漸形成并在山東、河北等省開始試點。湯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十分看好“扶貧車間”的模式,但“扶貧車間”的推動不僅需要政府政策引導,還需要企業的大力配合。
在本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上,制造業轉型、“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跨境電商及人工智能等仍是熱點討論話題。
湯敏在出席“互聯網+中國制造”高峰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今年整體呈現穩中有進,亮點則在于外貿,這表明全球經濟正在好轉。湯敏認為,“今明兩年,我們將面臨一個不錯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趕緊升級換代,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論壇上,湯敏提到,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存在大量非標準的勞動力,他認為,中國輕工行業可以把這些資源動員起來。
“現在國家正在把這個跟扶貧結合起來。很多貧困地區都專門建立了‘扶貧車間’,這個車間就在村子里頭,一些帶孩子的老人,就在這個車間里頭做簡單加工工作。”湯敏表示。
他提出,對于中國而言,一方面要緊抓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高端產業,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包括貧困地區的人力、半勞動力資源,把一些向外國轉移出去的產業拉一部分回來。
湯敏表示,對于企業而言,貧困地區往往可以接受更低的人工成本,勞動力成本也不高。
“我們能不能讓‘扶貧車間’在貧困地區進行推進,國家可以在運輸上補助,在稅收上也可以補助,再進行培訓等等,跟國家的扶貧政策結合起來,把這些東西轉移到貧困地區去,既能讓我們的產業煥發出青春,賺另一桶金,同時也為社會,為中國的扶貧貢獻力量。像貴州、甘肅等這樣的地區,特別需要這樣的‘扶貧車間’,(企業)把你們的產業,把訂單慢慢轉移到這邊去,國家將會給你們大力的支持。”湯敏說。
精準扶貧攻堅戰正在打響,近兩年扶貧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更多不同領域的主體參與到精準扶貧隊伍。
湯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經濟學里,農產品的需求彈性較低,現代化的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有限。在扶貧工作里,我們可以一部分人搞農業,另一部分要轉到工業去。”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部分地區就開始推行“扶貧車間”模式。
據人民網報道,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從2016年下半年起,依托在當地設廠的企業,由政府出資購買生產設備,企業培訓當地農民并回購產品,主要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企業務工。截至今年5月,扶貧車間13個,涉及家居用品加工、草藝工藝品編織、飾品制作等。不到一年時間,已有800多名農民不出村就實現了增收,平均月收入達到2000多元。
另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官網發布,截至今年9月底,山東省建設各類“扶貧車間”6126處,吸納就業43.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6萬人。
此外,“扶貧車間”在安徽省、河北省的部分貧困縣也有試點推廣。
湯敏告訴記者,國家應該有更多的鼓勵政策去推廣“扶貧車間”模式,“現在各地也在推動‘扶貧車間’的發展,但是‘扶貧車間’光靠政府是不行的,非得企業跟政府結合起來。推動的挑戰永遠是存在的。我覺得我非常看好這個模式,關鍵是政府跟企業要結合得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